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电子科技大学发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科优势,以新理念推进“新工科”建设态势,助推创新引领性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打造“新工科”专业生态圈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在英才实验学院数理基科班增设“人工智能”方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和条件,组织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数理基础和跨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院长黄廷祝介绍道,学院借助学校大媒体智能团队、机器智能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智慧健康团队、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等研究团队,建立人工智能导师库,实施一对一的“成长导师”+“科研导师”制,助力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新增布局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民生改善急需的新兴专业和交叉复合专业,逐步形成围绕“电子信息+”的专业生态圈。
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改革
电子科技大学依托优质生源,结合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探索实践了针对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创业精英成长需求的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两次转专业机会,打破学科专业边界。
英才实验学院自2007年招收首届“成电英才计划”实验班学生,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2018届88名毕业生共发表3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国际顶级会议或期刊。院级层面,学校实施“壹系壹班”“林为干班”“雄鹰班”等18个院级精英人才特殊培养计划,从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高水平导师团队组建、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平台搭建、学生遴选制度与分流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助力学生成长。
面向“电子信息+行业产业”的“互联网+”复合实验班、智能制造实验班、机器人特色实验班、电动汽车创新创业复合实验班等特色计划;面向“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面向“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的生物-信息复合培养实验班……该校以“电子信息+”为抓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进步,实施了一系列“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及时甚至超前对国家和时代要求做出回应。”校长曾勇认为,2016年学校实施的“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在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实施的一种‘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实施2年来,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反响。
掀起研究型教学课堂革命,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
以“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为代表的课程思政改革、以“信号与系统”为代表的小班研究型教学、以“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为代表的基于发现的研究型教学改革、以“通信原理”为代表的挑战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以“工程力学”为代表的基于CDIO的课程考核改革……电子科技大学师生共同掀起了一场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课堂革命”。
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大力推进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截至2018年6月底,已入选11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54门,共开课144期,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83万。期间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以智慧教室建设为抓手,以高清触摸屏+可拼接桌椅+互教学教学系统为核心的80余间小班探究教室,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室的深度融合,。
今年,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白话通信与计算、经管看世界——后互联网时代、集成电路导论、电子信息类科技口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前沿等6门课程将教学和实践环节搬进电子科技博物馆,深受学生好评。“以前作为普通观众来参观电子科技博物馆只是觉得新奇。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英文解说员站在这里,才发现作为外语讲解员很不容易。这就是我的讲解对象,这次特别的考试让人激动又难忘。”留学生Chris表示,这样的考试形式新颖,摆脱了以往课堂考试的局限性,轻松环境更适合学生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孙竞 姜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