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坚持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高校纷纷推迟开学,很多研究生宅在家里,上网、追剧、发展各种兴趣爱好。这些活动能适当纾解焦虑、帮助学生度过一段难挨的时光。但我认为,也应想到疫情对学业和就业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
研究生要做科研、写论文,而很多实验需要借助学校的科研设备进行,在家难以开展。开学日期延后,导致有些研究生科研进度延迟,而且现在和将来的实习、找工作也可能受到影响。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认为,研究生在不能及时返校的情况下,应当因地制宜,努力发展自己。毕业年级的学生要努力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参加线上招聘。先前已经收集了实验数据的非毕业年级学生,现在可以整理数据、撰写科研论文及毕业论文相关章节。低年级学生如果尚未开展科研,可以有针对性地看文献、写开题报告。有时间可以再看一些关于职业发展、求职应聘的资料,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马 臻
妥善保管采集的信息
目前,各地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其中许多措施都需要采集公民个人信息。
在一些小区,居民凡是进出小区大门,都要在纸质本子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楼栋号、单元号、门牌号等。据了解,在一些地方,这些登记的个人信息由物业保管。在一些农村,农民进出村庄要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进出一些公共场所时,也要填写相关信息。很多时候,在纸质本子上填写时,其他人的信息也一目了然。
疫情期间,如实填报公民个人信息是抗疫的需要,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需要,大家应配合和支持。不过,笔者认为,也应当警惕信息泄露的风险。,后续怎么存储、处理这些信息,也是一个问题。建议管理、服务部门对于记录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依法保存、依法保密,切不可随意丢弃、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否则可能会给公民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江苏泗阳县 张耀西
良好卫生习惯不能丢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大力宣传相关知识和行为规范,人们的公共安全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勤洗手、多通风、不滥食野生动物……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一些以前不太重视卫生细节的人,现在也开始认真洗手、自觉戴口罩了。遇到不讲卫生的行为,人们也会出言劝阻。
当前,多地陆续平稳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正在逐步回归正常。笔者呼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丢,要长期坚持。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科普,让群众认识到一些生活陋习与病毒蔓延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大家践行垃圾分类、爱护公共卫生等,使疫情防控时的好习惯、好规范转化为持久性的自觉行为。当每个人都成为抵御病毒的牢固关卡时,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也就更有保障。
安徽蚌埠市 雨 凡
推行公勺公筷
要有配套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健康”,倡导推行公勺公筷。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为何此前推行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实质的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
以前,也有些餐饮企业门店提供公勺公筷,但上面没有明显标志,和普通的勺子筷子差不多。一些聚餐的消费者除了怕麻烦不愿使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吃几口菜,公勺公筷就和自己的餐具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公勺公筷,干脆就不用了。
现在,一些地方出台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相应餐具的制作要求。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议餐饮企业在醒目位置张贴提示,主动摆放公勺公筷,并严格做好清洗、消毒。这样才可以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并有效避免用餐人员把自己的餐具和公勺公筷混用。
北京市 周家和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