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对快递员没有任何不敬。我们今天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快递员——我和家人也一样。我跟几位送快递的小伙子聊过天,对他们的辛苦是有了解的,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敬意。我的理解,就业格局正在改变恐怕没有什么异议。从2013年起,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增速也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由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高于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每年提供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快递员是这种改变的缩影。物流是中国经济长期的短板。物流网络滞后不说,物流成本还奇高,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相当一部分成本消耗在流通环节。电商平台勃兴,物流这个短板必须有人来补,互联网技术对物流本身的改变也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对物流的需求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机会,行业成长性也超过许多其他行业,尤其是,这个行业也算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着眼于未来,将来也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所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可能。在这个层面说“快递员改变中国”没有错。 问题是,这个结论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站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快递员、客服、小网店主,这些从业者塑造的只能是服务业的低端,他们和餐饮零售等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传统服务业。消费社会的兴起离不开这些行业的活跃,不过这不能代表服务业的全部。现代服务业中,人们更为看重的是金融、证券和咨询、设计等等高端服务业。物流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也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但从眼前看,中国在金融证券等领域面对的是更大的短板。如果说快递员、小网店主帮助消费者享受低价便捷的服务,后者则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提升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和制造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比如现在我们都在讨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大概也是改革滞后效应的一部分。其实物流和金融服务业都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短板,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的争夺中处于下风。如果真想改变中国,光靠快递员是不够的。 可能还不止于此。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最近有如此一问——我们花了多少心思,用网络的技术和方便和各种手段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我们有没有人在阿尔卑斯山脉里面做一个小的零部件,一共做了两百年?他认为,如果中国的互联网全部都冲着零售消费,买便宜货,求方便等,一定会完蛋。他警告说,当我们还沉溺在网络流通消费、零售方便的时候,4.0的工业革命却不带中国人玩。 蔡洪平的说法是不是有一些极端?这我不好判断。我觉得他对未来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没有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中国就不可能真正改变。我们不能想象无法完成制造业升级的中国会怎样,如果我们在工业4.0的时代真的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捡一点儿边角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全球竞争的赢家,请原谅我说的直白了一点只靠“快递员”们是不可能为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的。(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员)
|
“快递员改变中国”的是与非
快递小哥,快递员,顺丰快递员,招聘快递员,快递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