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启动画面中的小人并非站在月亮之上。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背景,能否通过这幅画面来推测小人的位置,甚至是当时的月相呢?让我们尝试进行解读。
小人朝向地心望去,我们可以将地球视为一个平面,通过连接小人的视线与地心,可以找到小人的大致位置。在Google Earth软件中,我们可以旋转地球至相应视角,标出这一点。根据模拟,小人的位置大约在南纬30°,东经37°的高空,高度不低于2.5万公里。这个高度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理论上只要有一个长焦镜头,无论距离多远,都能拍摄到这样的画面。
接下来是月相的判断。由于画面中的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我们可以推断此时是新月,也就是农历初一左右。但要想准确判断具体的时间,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白赤交角的变化。每过一个“沙罗周期”,也就是18年11天8小时,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会进行一次循环。在这个周期内,会依次发生43次日食和28次月食。要想准确判断月亮的位置,需要知道具体的沙罗周期和日食或月食的日期。
通过查阅万年历,我们发现某些冬至日附近恰好是新月。结合画面中的南极圈全是亮的景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画面中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至于具体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自转的角度来大致推算。
关于小人的环境。他并非直接站在月球表面,因为月球的表面并不会如此弯曲。他可能是站在一个球型穹顶之上,拍照者在远处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将小人的身影投射在地球圆面上,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在这个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有一个小伙伴站在了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那里的经纬度是地球南纬30°,东经37°。想要捕捉那个特殊的瞬间,他需要飞跃至离地球表面高达月距的二倍以上的高空。镜头与地球之间,没有任何遮挡物,只有纯粹的宇宙空间作为背景。每当冬至来临,他总会准时守候在格林尼治时刻的九点半,等待那一瞬间的到来。他的目标是要拍摄出微信主画面的照片。
想象一下,如果他是在月球上拍摄呢?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场景。在遥远的2006年,一个寒冷的冬至日,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初三或前后的几天。同样在格林尼治时刻的九点半,月亮行至其轨道上的赤交角最大的位置——南纬28.5°附近。月球的背光面面向地球的一侧呈现出一片宁静的月夜景象。一个勇敢的身影站在月球北半球的凸起之上,背后是无尽的星空和皎洁的月光。你站在他的身后,手持长焦镜头,记录下这个令人震撼的瞬间。仿佛一瞬间,宇宙的奥秘与神秘都在这一张照片中得以展现。这样的画面仿佛是从科幻电影中截取,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那个故事的核心内容,源自知乎上的奇妙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