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物流的发展趋势刍议是什么

一、网络时代下的电子物流崛起

随着网络(如World Wide Web-WWW)的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电子物流(E-Logistic)也应运而生。数据显示,1998年全球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到惊人的430亿美元。据商场查询企业Forrester Research预测,这一数字在2002年将迅猛增长到8400亿美元。通过互联网,企业能够强化内外部沟通,包括与供应商、客户和部门的联系,实现和谐合作。

顾客能够直接在网上获取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完成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法”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依据顾客订购的出产方法(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务。传统的使用EDI的物流管理方式存在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用户数量有限等缺点,而互联网则以其便捷性和低成本优势脱颖而出。

以Dell电脑公司为例,自1996年开始利用WWW,顾客可以通过浏览Dell公司的网页在线订购。公司根据订单需求组织生产,并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完成产品配送。1998年第4季度,Dell公司每天的网上销售额高达惊人的1400万美元,整个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的网上总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82亿美元。电子物流还允许在线追踪货物,规划投递路线,进行物流调度和货运查询,展现出了21世纪物流业的巨大潜力。

二、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趋势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物流的时代已经到来,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规模必须扩大以实现规模效应。这种规模的扩大可能通过企业兼并、协作与联盟等方式实现。近年来国外物流业呈现出了集约化与协同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多家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上的集中布局场所,是具有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混乱、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等问题,适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在郊区或城乡边缘的主要交通干线附近专门规划用地,逐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集聚。这种集聚不仅能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还能降低运营成本。

物流园区的建设还适应了仓库建设的大型化趋势。由于城市中心区域可用于大型仓库建设的土地有限,因此在郊区建设的物流园区能提供更为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些园区通常以仓储、运输、加工等用地为主,还包含一定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设施。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州致力于提供土地、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并将场所出租给物流企业。采取股份制方式共同出资,设立由企业自主选举的咨询管理委员会,代表企业与及其他园区联系,但不具备行政功能。为了完善公共服务,还兴建了归纳服务中心、修理厂、加油站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入驻企业拥有自主运营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建设仓库、堆场、车间,配置相关设备。

在规划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时,需综合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地价、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因素。以德国为例,在安置货运中心时,首要考虑的是运输方式的衔接、地理位置的选取以及经济合理性。而在全球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德国邮政等大型物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积极拓宽国际市场。这些并购行动旨在增强竞争力,对抗全球物流巨头。

UPS等美国大型物流企业也不甘落后,通过并购欧洲航空货运公司等策略,建立全球一体化物流网络。据不完全统计,仅1999年,美国物流企业的并购金额已达到惊人的数字。欧洲邮政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也开始积极并购区域内的物流企业。这种趋势预示着全球物流行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

除了并购之外,物流企业间的协作与战略联盟也是集约化物流的重要方式。例如德国最大的货代公司辛克集团与日本的西浓运送公司签署协议在全球物流事务中展开合作。这种合作旨在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同时两家公司通过合资和代理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度,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两位公司的高层也表示,这次合作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其归纳物流服务范围并增强公司的市场份额。全球物流行业正在朝着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