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快递驿站吸纳近百万人就业

        2022年对于刘艳丽(化名)来说颇为动荡,她和爱人在成都打工多年,但今年丢了工作,无奈之下回到老家云南,在昆明经营了一家快递驿站。
        刘艳丽本想把这个快递驿站作为过渡性的营生,因为她直到营业,也没想通这间免费替小区居民收快递的站点该如何赚钱。
        但短短几个月过去,刘艳丽已经忙得成了“甩手掌柜”。她通过收发快递迅速与小区居民建立了联系,进而成了一名团购社区的“团长”。她与商家建立了常态化的货源体系,采购半径达300-500公里,其中大部分是农产品。
        目前,刘艳丽每周能组3-5个团,每个团10-20人。快递驿站的快递业务已完全交由员工负责,对刘艳丽而言只是维系团购业务社员的手段,不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一年,刘艳丽招了几名新员工,他们中有人曾经是大城市的快递员,因为就业受到影响而回乡,快递驿站这样的快递公共服务站给了他们一个并不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收入。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22年快递末端生态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调研发现,2022年,国内快递员人数没有明显增加,快递末端环节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于快递公共服务站从业人员的增加。
        “目前公共服务站已经成为快递末端投递的主要渠道,而且其主渠道地位还将进一步巩固。”《报告》执笔人、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秘书长欧阳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每百万新增快件投递可新增10人就业
        快递业成了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比较突出的亮点。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电商物流指数测算,过去5年,电商物流从业人数累计增加了46.5%。其中,2022年增加了7.4%,增幅较上年扩大了3.2个百分点,较工业企业高5.6个百分点。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数据测算,2021年,全行业快递员总数约140万人,较2019年增加约8万人,累计增幅约为6%。
        不过,从《报告》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2022年,快递员人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加。这意味着,快递末端环节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于快递公共服务站从业人员的增加。
        《报告》测算后指出,2022年,全国快递公共服务站从业人员新增约30万人,拉动全国就业增长0.04个百分点;共吸纳就业约80万人,占快递行业末端环节从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基于快递投递服务形成的线上社区,快递公共服务站的业主通过兼营其他业务大幅增加了收入。
        在《报告》所考察的服务站中,业主月收入超过1.5万元的超过三分之一,低于5000元的不到10%,且基本上属于每天投递量不超过100件的村点。,快递公共服务站往往是“夫妻店”,所统计的业主收入是家庭收入,但与在制造业打工,或者做快递员相比,经营快递服务站的收入还是更高一些。
        相比较来说,在快递公共服务站打工的收入不那么有吸引力,绝大多数在每月2000-5000元之间,其中乡镇站点基本在在2000-3000元之间,与当地餐饮行业工资相比略高或者持平,明显低于当地工厂的工人工资。
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快递公共服务站就业的优势在于,他们往往是在自己社区的站点工作,方便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
        《报告》还调查发现,服务站员工在本站工作年限在1年以上的不到5%,不足半年的则超过40%。这说明快递服务站员工来去比较自由。很多年轻员工在接受课题组访谈时表示,快递服务站工作纯粹是过渡,是为了方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报告》认为,快递公共服务站能将社会需求转变为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按照目前服务站的人均投递水平,每百万新增快件投递可吸纳新增就业10人左右。
        快递公共服务站即将转向存量竞争
        根据与快递企业的关系不同,快递公共服务站大致可分为第三方代理站(以下简称“第三方站”)和快递企业自建自营站点(以下简称“自营站”)两类。
        其中,“第三方站”向所有快递企业提供代理派件和揽件服务,菜鸟系末端站点是典型代表;“自建站”通常只接受和派送建站企业的快件,不向其他快递企业提供服务,典型代表是京东物流的末端站点。
        如今,快递公共服务站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快递代收点。作为包裹和商业赋能的基础设施,服务站成为了触达用户的通道和门户。刘艳丽发展的是“服务站+团购”,还有其他的从业者发展了其他商业模式。
        在安徽合肥金域蓝湾小区的一处快递驿站,综合提供超市、中介(家政、水电)、团购等社区服务。其中,超市每月为业主贡献收入7000元,团购贡献5000元,中介贡献3000元。加上其他杂项收入,业主每年可得净收入20万元左右。
        服务站专门雇佣2名员工负责打理快递业务,他们每月除了3000元左右的工资之外,通过提供上门投件服务每人还可额外获得平台补贴约2500元。
        作为快递末端生态的一部分,快递公共服务站是在与智能快件柜的竞争中逐渐强大起来的。
        2021年年初,国家邮政局发布促进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的七件实事,提出支持末端服务设施多元发展,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快递柜、驿站等末端设施建设。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21年末全国智能快件箱/柜保有量为35.3万组,较2019年减少了13.0%。
        《报告》指出,智能快件箱/柜的未来不是独立的揽投渠道,而将转型为快递企业布局公共服务站的配套。这主要是因为,智能快件箱/柜迄今仍找不到稳定的盈利点。
        《报告》指出,目前,每个公共服务站平均每天处理快件800件左右。据此计算,未来快件通过服务站投递的比例达到80%,大约需要32万个公共服务站,而全国目前累计建有各类快递公务服务站28万个。这意味着,末端服务站可布局的空间已接近饱和,很快将转向存量竞争。
        “快递进村”难,农产品如何出村
        农村是目前快递公共服务站的短板,但也存在探索新商业模式的空间。
        国家邮政局2020年印发《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要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但“快递进村”工程推进不如预期。公开报道显示,截至目前,有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和黑龙江5个省宣布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广东和黑龙江是2022年新增的省份。
        《报告》指出,如果以快递网点覆盖率作为标准,“快递进村”工作进展就更显缓慢。《中国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快递服务网点数为7.5万个,仅增长5.6%,增速甚至较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
        在课题组调研过的乡镇,极少有单独设立的村级站点,接受访谈的站点90%以上服务范围包括所在的整个乡镇。
        “快递进村”工程推进缓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与成本普遍长期倒挂,进村设点不具备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快件进村投递需求增长放缓,削弱了进村设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调查发现,在每天发往农村地区的1亿单快件中,50%左右的快件收件地址是县城,30%左右的快件收件地址是居住集中的乡镇,只有20%左右的快件收件地址是居住分散的村庄。
        ,《报告》建议,“快递进村”或许应避免追求无条件的全覆盖,转而聚焦于“有条件的建制村”。
        但农村快递末端生态仍有很大的模式创新潜力。
        云南楚雄大地基乡出产丰富的菌菇等农副土特产。当地的一所快递公共服务站看到了这一商机,借助快递渠道从农民手中收购,把原本分散的小批量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分拣包装加工,一手做大规模,一手打造品牌。
        这一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优惠价格给他们提供了加工场地。者力村地处大山深处,离服务站13公里,约40分钟的车程路途遥远,但山野特产丰富。服务站在该村设立了免费快递寄放点,每周搭便车送件两到三次。寄放点成为该村的土特产收购点。
        目前,这个服务站还启动了小产地仓项目。鲜活农产品产地仓销售模式2018年就开始探索,是在鲜活农产品产地就近建设仓库和配套设施,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以多频次、小批量方式,从产地仓向销售地分拨中心连续补货,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发货。
        《报告》指出,与传统批发零售模式相比,产地仓模式从田间到餐桌只隔着一个中间电商,流转损耗和中间环节加价要比前者小的多。
        产地仓模式近两年开始被广泛采用。目前,菜鸟已在全国16个省、38个县域建设产地仓14个、上行中心20个、加工中心4个。
        《报告》指出,产地仓规模可大可小,小商家可建设小型产地仓进行产品分拣、包装,借助快递末端服务站收货发货。
        《报告》认为,由于快递公司之间存在竞合关系,部分传统快递企业追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末端,未来几年快递末端环节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不排除出现大洗牌的可能。
        “对此,监管部门应提前做好准备,加紧出台快递公共服务站行业标准,引导行业竞争走向良性化。”欧阳俊说。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