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营业里程3.5万公里,一辆高铁如何被设

  到今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世界高铁里程最长。为什么中国高铁能领跑世界?高铁又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杨国伟演讲实录

  我今天和大家谈一谈高铁。

  最近十年,大家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通高铁了。与别人交谈,我经常会问,家乡建了高铁吗?马上快过年了,我不知道老家在外地的朋友们,是不是抢到票了?好多朋友都跟我讲抢到了,问我抢到了吗,我说我既抢到又没有抢到,为什么,因为从北京直达的没有了,只买到从天津转车再回家的票。

  我是80年代上的大学,一直上到90年代中期,当时怎么过来的?可能与我同龄的人都知道,买卧铺票是要介绍信的,要团级以上的介绍信。我们只能坐绿皮车的座票,特别到春节的时候,要坐临时的班车,临时班车有时候还没有了,只能坐货车改的临时班车。买一个小马扎,整个车厢没有座位,都坐在地上,或者铺一张报纸……是这么走过来的。

  90年代后期,我在日本留学三年,又在德国待了三年。当时日本新干线最高速度是270公里每小时,而一般的高铁都是220公里每小时,所以看到新干线,感觉这么漂亮、这么舒服、这么快!当时的心情,按照现在流行语叫做“羡慕嫉妒恨”,现在来看,是他们对我们“羡慕嫉妒恨”了。

  现在我们的高铁有2.5万公里,至少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基本上全部通车了,我们有3千多辆高铁日日夜夜在路上来回跑。为什么这十年高铁变化这么快?目前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可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接下来我会向大家娓娓道来。

  讲一下高铁的历史吧。1964年,日本在奥运会前夕开通高铁,和我们2008年奥运会开通高铁完全一样。所以,高铁是从1964年开始有的,他们叫子弹头,每小时200公里。那了不得了,全世界都竖大拇指!从那以后,全世界都开始进行研究,法国1981年有了高铁叫TGV,德国1991年有了高铁叫ICE。

  其实我们国家研究高铁还是很早的,从1990年开始论证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接着就布局了高铁研究的项目,一直到2002年左右,研制了很多高铁。这里只举了先锋号、中华之星的例子,这些都是200公里的车。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花了很长的时间,但为什么它现在不行了呢?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都是和谐号380、复兴号,这个车怎么没用呢?

  实际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产品,必须要非常成熟。但当时我们的工业基础比较弱,技术力量也比较弱,这些研制的高铁经常“趴窝”,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怎么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这样一个过程。

  2008年,发生了我们国家高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修通了京津城际300公里,这个车型是从德国西门子引进过来的,当时最高速度能到350公里,运行速度是300公里。

  实际上引进是从2004年开始的,大家可能见到的是2008年。在2020年的规划中,我们国家要建高速铁路网,这么长的高速铁路网,车从哪来?引进的高铁技术?不对,引进的是生产线,别人的技术根本不卖给我们。从2004年,上图从左边第一个、第二个和一个,这几个当时我们叫动车组,通过既有线路的改造能够跑到200公里。

  围绕2008年奥运会,我们引进了西门子,是300到350公里的车,引进回来叫什么名字呢?大家都知道名字叫和谐号CRH1、CRH2、CRH3、CRH5,大家会问那中间不空了个4嘛?因为我们中国人不习惯用4,这个数字不吉利就不要了!

  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本来我们2004年就想从德国引进这个车,但他们说,你们高速铁路那么弱,不卖给你们。实际上引进别人的车,别人都是把比较低端的产品卖给我们。2008年开奥运会之前,到2006年,他反过来想占领中国市场,经过反复洽谈才卖给我们的。

  我们从1990年开始研究高铁,引进了车,又通过了当时的京沪线、武广线,我们就在这些基础上研制更高速度、更好的车。所以从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有两部联合行动计划,什么叫两部?就是当时的铁道部和科技部。2008年2月2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当时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家签署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当时我也参加了。行动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我们要针对京沪高速铁路,研制自己的车,这是一个大任务。

  我们基于德国的西门子,在我们国家叫三型车,基于日本引进的二型车,通过三年的努力,研制出CRH系列车,就是中国高速铁路380A、380B、380C。B和C是同一个平台研制出来的,都是基于西门子的,只不过是不同厂家生产的。

  还有综合检测列车,大家对这个车可能不熟,这个车实际上是保大家安全的。这个车上装的全是设备,不能坐人。为什么高铁到了12点之后就停下来了?因为在12点到早晨6点,综合检测列车一直在路上运行,检测各种各样的问题,保证我们早上六点去坐高铁的时候有车坐。

  就这样,我们基本上在各个平台上都有了自己的更高速度的列车。我们国家这么大,根据环境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车,我们叫做环境适应性。当时哈大线(哈尔滨到大连)要开通了,又要建兰州到新疆的高铁,海南岛的环线也都开通了。

  哈大线的车要改造成高寒列车,需要确保列车所有部件和材料能够耐零下40度的低温。对跑西北(从兰州到新疆)的车,必须要研究防风沙。在西北,一年大概有280天平均风速6级,北京四五级风速走着感觉就不行了,加上车速还那么快,所以必须研制防风沙的车。针对既有路线,还要研制长途卧铺的动车组。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需要来研制的。

  我们还要发展技术。从技术方面来说,我们想把列车变得更智能,把现在的AI技术都加进去。上面这些车国外给我们的时间都很长了,当时AI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现在要把这些车都变成智能化的。2007年的时候,法国的车跑了世界上最高的速度——574公里每小时,当时请了全世界所有的记者到场,大家都讲法国技术最好,能跑这么快。实际上,我们也做了这个车,至少能跑500公里每小时,准备在北京到天津的徐州到枣庄一带来试验的,因为铁道部改成了铁路总公司等原因,这个车实际上没跑成。,我们还围绕珠三角小范围地改造了160公里/小时的城际列车。这样,上述车型我们在技术上就已经都具备了。

  因为所有列车的原型都是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平台上研制出来的,就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配件不统一,高铁需要维修,换配件换不了,那不行啊;第二,开高铁不像开汽车,你开这个车那个车都能开,高铁司机会开这个车,换个车可能就不会开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叫“互联互通、满足用户的需求”,要变成中国的标准——原来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标准,我们要把它变成中国标准。这些中国标准的列车,我们开始把它叫做“中国标准动车组”,然后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相当于原来的铁道部部长)把这个车改成“复兴号”,我们熟悉的“复兴号”就是这么来的。

  那我们现在做什么呢?响应“一带一路”,研究400公里的动车组。为什么研究这个车,这个车有什么好处呢?主要是满足“互联互通”。

  因为各个国家铁轨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大小也不一样,比如我们的一辆车从北京一直跑到欧洲,不同国家的铁轨都不一样,除非都去换轮子。所以这个400公里动车组要求车底下有转向架,它在不同宽度的轨道上,都能够一直开过去,不用换轮子。

  这种高速列车最高速度大概能跑多少?目前这种轮轨技术我估计运行的话,大概最多就到400公里。这也是随着技术发展的,60年代车最高能跑200公里,后来能跑300公里,现在根据我的判断,大概是能够运行最高速度400公里。

  ,我们现在正在研制600公里磁浮列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个技术是一定要掌握的。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研究了很长的磁浮列车,最高速度跑到603公里,他们宣称2017年要全部建完从东京到大阪的磁浮列车,运行速度550公里。我们这么大国家,未来应该有600公里的磁浮列车。

  现在大家通过都是通过网络购物,再通过顺丰快递送上门,这就需要研制高速货运列车,让我们买的东西能尽快送到我们手里。

  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接下来讲一下大的系统。

  高速铁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是工务工程,有桥梁、有隧道、有站场;上面架着电线,要供电系统;有通讯信号,每个车在什么位置;有运营调度,运营调度就是我们看到的时刻表;旅客服务,这是和我们打交道比较多的。

  我主要参与的是高速列车这一块,下面我主要从高速列车这个方向来讲一下。

  大家听得多的是高速列车,前面又提到动车组,动车组和高速列车好像都混起来了,他们之间什么区别呢?原来的绿皮车、现在的货车都是动力集中型,什么叫动力集中型?前面有一个机车带着后面的车厢往前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车头有动力,它带着后面的车厢跑。

  现在的高铁不一样了,动力是分散的,每节车底下都装了牵引动力,简单地说就是每节车都装了发动机,联合一起往前跑。这样就跑得快,每一个要求也不高,每一个对轮轨的受力比较平均,所以世界现在发展的潮流都是“动力分散”,我们国家也叫动车组。

  我们国家的动车组主要针对既有线,既有线的都叫动车组,后面新修的这些线就是高速列车,从动力分散角度的都叫动车组。

  高速列车非常复杂,高速列车本身有十项子系统。怎么造一个车体?列车上面怎么网络控制?列车怎么牵引?刹车怎么制动?转向架怎么弄?牵引的电机牵引变压器、变流器,上面网格线的输出我们国家都是按二万五千伏来设计的,到上面都要变流、整流,包含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怎么把它集成起来?下面针对我自己的一些工作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问高速列车每个样子都长得不一样,要考虑哪些问题?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国家的CRH380A(和谐号380A);还有复兴号400AF。针对这两个车,大概说一下设计过程和流程。

  我管的是性能方面。车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外形,但车的性能到底好不好?跑起来是不是能够节能?是不是升力很大?升力如果很大的话,高铁就会飘起来了。还有交汇的时候、过隧道的时候、有很大风的时候,车运行起来是不是稳定?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节能?是不是环保?这些是我关心的事。

  ,光我设计出来还不行,还要到厂子里去制造。制造就牵涉到司机的视野、设备的布置、室内的空间、附件的空间、工艺的成本,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造出来。

  还要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别人一看这是中国的车,是象征我们中国的。关于这方面,我们叫工业设计。工业设计都是基于很抽象图形,从抽象型的龙、马、火箭,像画草图一样,画出一个大概模型,慢慢地过渡到车,以此基础,把三维的造型弄出来。

  中国有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用计算机来仿真。仿真什么呢?就是车还没造出来,但它的线路、所有的工况我都知道了,然后我考虑各种各样的隧道和其他情况,我们叫场景模拟。从这里面要得出计车体的强度、刚度,还有气密性,这些参数是通过仿真得来的。

  还有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大管道,在管道里让车保持不动,前面产生风,按照相对运动相当于车在跑,周围是静止的,这是测什么?是把它的气动特性、气动力全测出来,从这方面来进行研究。

  还有气动噪声实验。因为噪声牵涉到气密性,如果气密性好,在车里面坐着感觉的声音就小,噪声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也小。噪声风洞和上面的气动风洞有什么不一样呢?它的价钱至少是气动风洞的5倍以上。它要求背景噪声小,因为要产生一股快的来流,这个风扇要拼命产生这样的环境,所以噪声风动要求背景噪声非常低。

  这些都完成之后呢,要人机工程验证、工装台位验证,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来了。

  现在的“复兴号”和“和谐号”有什么不一样?受电弓(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的底下是不一样的,车头不一样、整流不一样,这些都是我们一项一项来设计的。

  风洞能产生一股来流,它不能模拟列车交汇这一情况,所以这十年我还在怀柔建了一个很大的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按照18的比例。大家愿意看的话欢迎跟我联系,来看我们怎么做高速列车的实验、怎么测量、怎么计算。

  这个视频记录了我们动模型实验的整个过程。最高速度能到500公里每小时,现在正改造成600公里每小时的一个实验台。我们依托这块,建立了中国的标准体系,可能五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坐上中国600公里的磁浮列车。

  中国高铁正带我们驶向美好的未来!谢谢!

  “SELF格致论道”讲坛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SELF是Science,Education,Life,Future的缩写,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talks获取更多信息。

航空快递公司,西安航空快递,北京航空快递,上海机场航空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