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环渤海各大港口煤炭发运能力继续提高,其中,秦皇岛港现有生产泊位48个,最大可接卸15万吨级船舶,煤炭最大运行能力超过2.4亿吨,去年,实际发运煤炭2.37亿吨。
曹妃甸港设计能力达5000万吨的煤二期码头将于7月份试投产,预计两年后,曹妃甸港煤炭设计能力将达2.5亿吨/年,与目前的秦皇岛港煤炭运能相当,去年,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7573万吨,同比减少286万吨。
京唐港方面,分为京唐老港和国投京唐港两个码头工程。老港设计运煤能力为2500万吨;国投京唐港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去年,京唐港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8123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今年京唐老港正在建设新煤码头,具备装、卸两个功能的煤码头。其中,新增装船能力3600万吨。目前,该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
黄骅港也将发挥煤三期、煤四期码头效应,目前煤炭设计能力达1.83亿吨/年。去年,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37亿吨,同比增加523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黄骅港正在规划建设1亿吨的煤五期工程。
天津港(600717,股吧) 主要分为天津老港和神华天津码头,是朔黄铁路和黄万铁路的主要下水港口。目前运行总能力8500万吨/年,去年,该港完成煤炭吞吐量7837万吨,同比增长 1352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天津港准备在南疆港区建设神华煤码头二期工程,建设4个煤炭专用泊位,设计能力3500万吨/年,同样依靠黄万铁路供煤,主运优质神华煤炭。
受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煤炭总体需求增幅将放缓,在下游需求不振,而港口和铁路发运能力增加的情况下,整个北方港口发运煤炭能力远远高于下游实际需求水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发煤港口累计发运煤炭6.57亿吨,同比增加1220万吨,增幅为1.8%。预计,沿海煤炭运输能力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环渤海港口对货源和运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业内人士预计,除了电煤阶段性抢运期间,煤价和海运费会出现企稳或者小幅上涨以外,全年其他时间里,预计煤价和海运费将保持低位徘徊。今年,全年北方港口发运量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当前,国内经济走势偏弱,工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用电增速下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快速推进,核电、水电运行将实现新的突破,以及《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促使今年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增幅放缓。
今年1-4月,北方港口下水煤炭同比减少1798万吨,即使今年5-6月份北方港口发运煤炭恢复正增长,但由于1-4月份同比减少较多,预计今年上半年北方港口下水煤炭仍会同比减少。
在铁路运输方面,大秦线运输能力4.5亿吨,其中87%的运量输送到秦皇岛、唐山两大港口。侯月线完成5604万吨,同比减少493万吨、下降 8.1%。神朔铁路年运煤2.6亿吨,未来发展目标为3.5亿吨,所运煤炭主要输往黄骅港。今年年底,我国第三条能源运输大通道—蒙冀铁路将投入运营,该铁路设计运输能力为2亿吨/年,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未来该线路主要为曹妃甸港供应煤炭资源。
去年全年,煤炭市场运行低迷,进口煤强势冲击国内市场,沿海煤炭转运需求增速下滑;另受需求下降和蒙冀铁路建设滞后影响,曹妃甸港运能不能充分发挥,国内港口煤炭运输格局变化不大。由于需求不足,市场低迷,港口间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
去年,铁路共发运煤炭22.9亿吨,同比减少3044万吨,下降1.3%。其中,大秦铁路(601006,股吧)运量为45019万吨,同比增长1.1%;神朔铁路完成2.556亿吨,同比增加800万吨;侯月线完成8763万吨,同比减少1.7%。
今年,尽管环渤海港口中的曹妃甸港、京唐老港、黄骅港的煤炭中转能力有所增加,且年底有蒙冀线投入运营,但我国铁路运输格局未发生变化,其中,大秦线运距最短、效率最高、周转最快、竞争力最强,仍然是“西煤东调”的最佳选择。神朔黄铁路是神华集团矿路港航电一体化经营的一部分,朔黄线主运神华旗下神府、东胜、准格尔地区煤炭,具有运距近、煤质优良的特点;其他新建铁路线如蒙冀铁路投产后,将成为大秦线满负荷运转后煤炭外运的有益补充,曹妃甸煤港将优先受益。
环渤海港口中,京唐老港主要依托迁曹线的支线滦港线供煤,煤炭运量主要来源于大秦线和京秦线;天津港主要依靠黄万线运输神华和内蒙地区煤炭,大秦线分流量并不大;曹妃甸港煤炭主要来源于大秦和未来的蒙冀这两条铁路专线,但今年仍依靠迁曹线分流大秦线货源。
沿海港口煤炭货源集港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现有货运线路大秦线、朔黄线挖潜增量。,环渤海港口的扩能建设和相继崛起,将导致环渤海港口运能高于下游实际需求水平,各大港口对优质畅销煤种以及有限客户的竞争将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