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6%。在此情况下,3月以来国际疫情蔓延,国际订单不断取消,对我国外贸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文/魏建国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当前由于疫情在全球多地爆发,许多国家已经停工停产。为此,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今年中国外贸将出现断崖式下跌。我认为,这是比较悲观的论调。
根据中国外贸发展的历史来看,凡有大事件发生以后,整体的进出口贸易虽有下落,事件过后都有较快的提升。
疫情过后,我看这不仅能尽快扭转当前外贸下滑局面,而且使中国外贸占全球份额得到显著提升,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最早复工复产,将有力促进外贸发展。俗话说得好,一招领先招招领先,中国在全球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最早提出复工复产,不仅先于欧洲而且先于美国。这种复工复产,不仅是在产量上,也不仅是在产品上,而是为全球濒临瘫痪的进出口贸易打了“强心针”,各国眼光都纷纷转向了中国。由于疫情导致一些国家生产停滞,不仅生活消费用品而且生产用品均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需要,只能转向全球制造业最为完善、种类最为齐全的中国“求救”。
这个趋势不是短暂的,而是在疫情过后依然还会发生的情况。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虽然外国人到不了中国,网上的订购量显著增多。据阿里巴巴、苏宁等数据来看,国外通过大型电商平台订购数量翻番,更为重要的是跨境电商出口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最明显的是,3月份中欧班列开行同比增长超过30%,源源不断的中欧专列反映出欧洲市场急需中国的各种日用消费品,包括劳动密集型的瓷砖、家电、鞋帽、箱包、儿童用品、玩具等产品。,拉美国家也在增加中国商品的订单。
预计疫情中后期,全球的市场订单都将聚集于中国。至于进口,由于全球外贸市场都出现疲惫状态,唯一的亮点就在中国。中国不仅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更有齐全的为全球供应的生活消费品和生产消费品的供应链。预计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无论是参展人数、参展企业、参展国家都会超过往届,因为各国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大市场。中国能够吸引和带动全球的出口,从农产品、海产品到大型机械产品、高科技产品,甚至是钟表箱包等奢侈品。在疫情期间全球贸易总量下降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会逆势而上。
第二,三大贸易优势齐头并进,共同推动外贸发展。中国在全球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的三大贸易方式中优势明显。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当一般贸易降低时,还可以依靠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如不行还可以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当前疫情使面对面的交易降低,而中国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的广交会,可以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般贸易,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工贸易、“三来一补”得以发展,各占约50%份额。现在一般贸易又获得大力发展,已超过加工贸易,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中一般贸易占67%,加工贸易占23%,还有跨境电商约占10%。这几年跨境电商异军突起,体现出个性化的优势,深受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的欢迎,今年发展增速已超过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跨境电商市场。在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基础上,如果跨境电商因政策支持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将突破疫情给外贸带来的不利局面。
第三,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供应链的关键作用,稳住外贸发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的生产链、供应链已形成“上可呼唤上游、下可承接下游”的体系,可谓“呼风唤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积极发展外贸新市场、开拓新领域,就可实现“化危为机”。
当前面临疫情危机,我们之所以还对外贸保持乐观看法,最主要的就是考虑到中国几千年来的经商原则是以诚信为本,重合同守信用。这次全球疫情大爆发,中国稳住外贸仍然要重合同守信用,在市场的原则下在用法制的方式稳外贸以外,也要有更多的智慧,设身处地为其他国家着想,不能像某些厂商在出口防疫用品时的重利忘义,而要使其他国家认识到中国在贸易困难时的“雪中送炭”,这不仅可以稳定外贸,也为中国外贸今后的发展做好长远准备。
总体而言,从战略上来看,当前中国加大对东盟贸易的,也要加大对欧洲、日本、美国的贸易,以及加强对新兴市场的贸易,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才能使中国外贸得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