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导致供应链断裂
众所周知,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事务,全球的经济活动都处于大幅度停滞状态。虽然疫情在中国的情况已趋稳定,但国际形势却不乐观。尤其是制造业,供应链出现断裂的情况比比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无法预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会如何发展,若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抑制,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顺畅运行。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时,首当其冲的便是生产制造业。
疫情对供应链影响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疫情在中国暴发,导致国内停产停工,国际供应链因中国的停工停产而断裂。第二阶段,因其他国家相继暴发疫情而导致国际停产停工,反过来影响中国供应链的供给。第三阶段,是指各国疫情逐渐平稳进入可控制的常态后,各国将重新审视并调整供应链的现状,将会朝着减少供应链在某个区域过度集中,全球化趋势将会转向地方保护主义趋势。
二、疫情后产业会如风潮般转移吗?
那么大家都会心存疑虑疫情后产业会如风潮般转移吗?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显示,很多国家现有库存已消耗殆尽。由于运输能力的限制阻碍了零部件和原材料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供应,许多货物也积压在港口,全球供应链正在遭受严重干扰,导致一些工厂关闭。现在很多大型品牌商已经意识到,数量庞大的供应商群体集中在一个地区将会极大地增加供应链风险。这导致的结果是境外采购商很可能由集中采购转变为多样化,不想把产业过多聚集在中国。
前段时间,我看德国的官方电视台报道一种儿童药物无法得到及时供应并不是因为药品无法生产,而是因为药物的原材料在中国,当时中国疫情期间导致该药品原材料无法到达,所以德国的实验室开始进行研发。所以,疫情却是会让很多企业考虑将产业链往回转移。,短期内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很小。现在疫情已经在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扩散,美国、欧洲的情况日益严重,将产业链转移的可操作性极低。而且中国具备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全球产业链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没有任一国家可以替代。全球供应链存在一个平衡,转移产业链意味着打破这个平衡,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但疫情影响时间越长破坏这个平衡的可能性越大。
三、制造业供应链调整迫在眉睫
大部分观众可能都经历过2003年SARS的暴发,与2003年暴发的SARS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影响。原因在于,这些年来的发展,众多行业的供应链一体化程度导致的。疫情这一突发事件让制造业供应链的调整变得迫在眉睫。
就像恩格斯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被疫情冲击下的制造业供应链如何调整,成为当前各国,各企业必须面对,急切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课题。近年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安全,防范各类风险对关键产业、产品和基础设施的影响,构建供应链风险应对机制与弹性供应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英国一是将供应链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二是将供应链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制造业供应链创新以提升全球竞争力。三是通过融资、产业实践、供应链协调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美国一是将供应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二是提高制造业、国防以及高技术领域的供应链弹性。三是对供应链安全立法。四是与盟国加强供应链安全合作。
日本一是重视全球供应链构建与区域经济合作,开拓世界市场及贸易,吸引全球人才、物力与资金。二是应对供应链风险建设可持续供应链。三是完善物流供应链体系。
德国近年来开始大力提升工业供应链的智能、领先和安全水平。提出了工业4.0的双领先战略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和领先的生产战略。前者是要做全球最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后者是要在德国形成一个供应商生态系统,以大型制造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生态,形成发展合力与全球标准。
新冠疫情发生后,发达经济体的供应链战略也有了新的调整。中国也组织开展固链行动3月26日,工信部组织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
四、制造业供应链有多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借助高度自动化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借助高度自动化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后欧洲可以继续把控高端精密技术生产,还可能收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部分江山,我们知道,早期耐克鞋在国外生产,后来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进入了中国,但很多流水线上的重复性工作可以借助机器人来实现,而库内的存储可以借助自动化立体库,借助这些技术生产一双鞋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依靠劳动力所生产的成本。劳工价格本身对未来制造业而言,本身就已经不再是决胜要素。这也就是,德国劳动力成本那么高,为何仍处在全球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屹立不倒。
中国很多工厂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甚至已经实现“工业4.0”中的物联网概念。但若是产品开始质量就不行,在市场上并不具备很高的竞争力,即使实现了高度互联,产出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能好得了么?说白了,“工业的母机”都不好,何谈下游?在中国生产,劳工成本或许低些,但物流成本很高。这种长供应链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很多产业的需求了,从时尚产业到汽车产业都是如此。
五、到底何为供应链
行业内很多人谈起供应链就说采购,其实供应链不仅是采购,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既是组织形态,我们就不能单纯地考虑买和卖的关系,尤其是要从供应链地源头产品设计开始。
近年来,供应链由各个企业之间的独立竞争上升为供应链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智慧供应链阶段,供应链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已成为企业、产业乃至一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知道,从地理空间上来说,供应链是跨区域的。如汽车供应链,从汽车的各个零部件上来看,轿车大概有12000种,总装车间一般有3000~4000种,从减震器、轮胎、后视镜、门饰板、座椅,到变速箱、离合器、发动机、方向盘、电子产品……都是由全球各个企业来合力完成的。飞机的零部件有12万种,他的零部件来源于全球各个国家。其实跨国家的不仅是零部件,往前追溯它的原材料更是来自于全球,只是总装在两个国家,比较知名的美国波音、法国空客。
再如,服装供应链包括了原材料-中间供应商-制衣厂-经销商-最终客户,也远远超出了国界,设计可能在欧洲、美国、法国、意大利,原材料可能来自于以亚洲为主的各个国家,制造可能在中国,经销是全球化的,需求也是全球化的。
所以供应链竞争不是某个区域、某个国家范围内的竞争,从各类产业的发展,从物理角度,从需求范围等来看都是跨区域的。
六、制造业供应链如何调整
1.制造业柔性供应链加速技术升级
制造业供应链柔性被提上了日程,制造业柔性供应链加速技术升级科技不仅解决了数字化办公的问题,也能通过现有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等多种边缘计算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进行结合。拥有先进分析和AI技术的供应链风险评估系统可帮助企业确定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可视化将帮助企业更快地响应干扰事件。
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将会加快,新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创新也会不断迭代。感知技术在制造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各行业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
供应链柔性是指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供应链在不改变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在供应链中采购、生产、物流环节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都应具备一定柔性。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模块化和通用性来提升供应链柔性,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更容易集中调配资源以维持供应链运转。在生产阶段,企业可以提高生产线的通用性,例如,产品混线生产,或是在总装车间、生产车间的某一条生产线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已经不适用于市场之后,可以快速更换生产线。在保证品质、交期、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线在不同产品之间高自由切换,从而灵活调整生产策略。随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弹性释放产能。
技术升级会有力的支撑我们制造业转型,在供应链环节可以更好的融入市场,而不是被动的受市场影响。
2.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制造业标配
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状况下,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供应链动态应对风险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做出快速反应。企业推广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监控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计划,做到供应链全程可视、可追溯,对各节点的状态的监控及时、可控。上下游企业进行充分协同,提高供应链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能力强化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网络中的参与者,提升供应链网络效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核心企业帮助与带动产业中小企业,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应急反应效率。
3.以创新驱动供应链效率变革
对外提升国际物流网络化服务水平,密切与全球重要物流枢纽、能源与原材料产地、制造业基地、贸易中心等的合作。
4.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加强枢纽与腹地生产、流通、贸易等大型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市场感知能力和响应力,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物流模式;推进供应链协同制造,完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分工协作;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供应链上游的专业服务与下游的增值服务企业,保障供应链的发展。
5.供应链必须整体协同
供应链必须整体协同,在整个链条上,从制造端、供应端到销售端都是被不断的优化的,横向的我们很少关注,关注的纵向,我们不仅要纵向深度融合,横向跨界、跨行业、跨产业融合,我们还要斜链进行融合,整个要形成供应链网状合作。
6.多维度进行敏捷柔性能力提升
敏捷柔性能力提升要有不同的维度,要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成本,也要考虑供应链反应速度,我们说单纯供应链可能体现不了价值,如果从降低资本应用的角度它的价值非常高。采购能力要提升、供应链网络优化能力要提升、供应链的计划要提升、配送、库存要优化。
7.标准化是前提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快速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不同的产品,那么产品在生产制造初期的设计环节就应该做模块化,只有模块化才能形成灵活的、组团式的生产。如果总装车间内更换生产线,那么也要做成模块化的才可以快速进行调整变更。如果标准化没有达成,柔性化、智能化基本上就是空谈。
高效的供应链服务须社会化协同是共识,高效的供应链服务能否实现社会化协同,也是取决于有没有定义标准。例如,在运输方式上要达成多式联运,服务规则、设备衔接标准、信息沟通标准,如果没有一些列的标准,也谈不上高效的供应链协同。
当有标准之后,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也可以将看起来无法实现的事情变为现实。如,随着城市扩张,制造企业因货物进出多而干扰城市发展,不得不外迁,而建在城市中心的大众德累斯顿透明工厂,将城轨做成货运火车来进行零部件配送上线,而避免了货运车辆过多影响城市发展。
但这一举措的背后就涉及大量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例如,模块化零部件、标准装载器具,再例如,为大众汽车整装物流、存储零部件的是货运村的货运服务商,他们之间数据传输标准、服务标准等一系列的协同标准都要事先达成。
再例如,世界领先造船厂迈尔建造游轮的方法与搭建乐高积木的方式相似。整个生产步骤开始于镭射焊接中心,在这里大型的钢板被自动切割和焊接成船板, 这些船板再被焊接起来构成船部,一般一个船部的重量在70吨到800吨之间,这取决于它在船上的位置和功能。在下个建造车间约8个船部会被装配为一个船段,一艘现代游轮大约由70个不同的船段组成。在船部被焊接成船段前,游轮所需的管道、电缆等材料即开始安装。,各个部分的船段将会在一个干燥的码头内被组装成一条完整的船。
三维监控各地仓库的实时动态,这里面也存在信息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确保持续的有效工具,只有标准化才能形成固化和提升,当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并将其固化才可以上一个台阶,标准相当于爬坡的止滑石。
供应链协同、制造业供应链的调整必须要从标准着手。
七、供应链调整的规划与实施
供应链的协调和服务标准必须有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界定了起点高度,企业愿意做规划,但很多都高度不够,只有一把手才能做可落地的规划。
规划设计要确保可成领先优势,在设计之初就落后,不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就已经落后了。规划不是复制,规划是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方案,减少差错,规避一些风险,但每一次规划都要有创新,要与当前在用的新技术进行结合。,规划还要逐中与及操作层面的完美交接,如何将规划落地,就像400米接力一样,前一棒的人往前多伸伸手,后一棒的往后再伸一伸,在规划定型的时候,操作层面要界入已经确定的规划方案,并充分理解。
任何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基于市场变动都要调整,如果本岗位的人进行调整往往只关注这个点,可能这个点改的很好,会让下一个点成为瓶颈,同样也不利于方案落地。
供应链是一个大的话题,无法通过一次直播沟通就能解决大家心中的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观众关注制造业供应链调整。今天我给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