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31日,在宅急送总公司的目视栏上,每日的营业收入跃然上边,10月8日9100万元、10月16日9425万元、10月18日9509万元、10月24日9770万元……10月31日1亿元,“我们过亿啦!”
这是一个人心的时刻,电话在全急送一千多个网络间响起,贺电雪片一样地向总公司飞来。它庄严地告诉世界一个在七个人、三辆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运公司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快运从此有了自己民族的强梁。
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他一手创建了宅急送,并将它引导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轨道上来,他就是宅急送总裁陈平先生。而他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创业的历程给人以无穷的启迪。
陈平小档案
陈平1959年出生于湖北天门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4年就读于西安政治学院;1990年转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同年东渡日本,学习日语;1992年任香港一洲集团日本分公司商务代理;1993年回国创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
率先模仿就是成功
有一个中国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我不知道他是否认识陈平,但陈平的创业经历就是这句话的佐证。
陈平与快运结缘始于1990年,那年他刚到日本,立马被满大街“宅急便”古怪的车型所吸引。后来得知这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而后一次亲身经历更让陈平对快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一次一个国内的朋友到东京拜访陈平,因为走得急,将给大阪亲戚的礼物忘在陈平那里。从大阪到东京一趟花钱又要花时间,而当时陈平一没时间,二没钱,于是想到了“飞腿”――“宅急便”。当时的“宅急便”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东京到处都有连锁店。工作人员看陈平是个穷学生,特意告诉他,可以对方付款。这种灵活周到的服务实在让陈平感动。两天后,陈平接到了大阪打来的感谢电话。“宅急便”快捷的服务给陈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宅急便”与陈平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两年以后,陈平从富士国际语学院毕业,在香港一家经营食品的日本公司就职,负责健康食品的进口和推销。这些食品运到日本后,要分成若干箱,然后派送到许多商店。陈平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又找到了“宅急便”,一个电话或传真打过去,从分箱到派送,对方很快组织人员车辆,全部准时送达。
1993年,陈平想回国发展,除了日元还能带回什么?他想到了“宅急便”。回国前半年,他托人从国内寄来北京市交通图,先熟悉北京的道路、车站、商店的位置,琢磨在哪里布点,一张地图被他用红笔、蓝笔勾勒得面目全非。
1994年1月,陈平回到北京,成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当时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七个人三辆车,在偌大的北京并不显彰。当时日本货运大王佐川急便捐赠亚运会几百辆运货车,车身上一个日本人身扛包裹甩步疾走的形象虽然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这车是做什么用的,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知道。很少有人将“佐川急便”的标识与“快运”联系起来,那时“快运”在京城人的脑中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更不用说宅急送了,但正因为如此,才有机遇与挑战。
今天的中国,物流是一个新的概念股,大到国家主席小到黎民百姓都在谈论物流,而快运作为物流里面的一个分支,是物流里面的积优股,它为所有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终端服务。陈平的决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宅急送的命运,它将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而茁壮成长。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一组光彩照人的数字,宅急送1995年营业收入181万元,1996年395万元,1997年742万元,1998年1219万元,1999年2241万元,2000年4056万元,2001年6951万元。每年都几乎保持了近80%的增长速度。
在1994年它的营业收入仅仅78万元,如果摊销税款、人工工资、车辆折旧等,这是一个不赚钱的数字。
对于一个企业家,不赚钱我办这个企业干嘛!对于一个员工,不赚钱我呆在这个企业干嘛!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道理,越是不赚钱的企业他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就越多。
开业之初,尽管陈平在北京的国贸中心、赛特购物中心等繁华地点设了宅急送代办处,但天没有生意,天还是没有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把司机和车赶到马路上“扫街”,生意不好靠吆喝,自己给自己作宣传。
在中关村一带,宅急送的车沿途揽活,每当看到有人抱着电脑或大件就上前主动招呼,帮人家送到家或单位。笔业务只有一元钱,而且还不是正常的业务,当时一个过路人要到亚运村,将货运车当成了中巴车,给了他们一元钱。这就是宅急送“一元钱的故事”来历。
起步艰难,为了生存,宅急送几乎什么活都接,代取衣服、修冰箱、换煤气、洗地毯、擦油烟机、送蛋糕、卖烤鸭、运鱼缸、接送小孩。甚至摩托车坏在半路上了,也要宅急送去拉。但宅急送奉行一个原则“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把服务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把宅急送的经营理念带到千家万户。可以说宅急送是从亏本生意开始做起的。比如修冰箱,取货送货往返4次收费才70元,而每次往返就得一台大车、一个司机、两个搬运工,光工时费就算不回来。宅急送开张半年多,把精力花在老百姓身上,没有带来大的经济效益,所得到的更多是一种社会声誉。
但生活是真实的,人不能仅仅活在名声中。一部分怀着快速致富的梦想来到宅急送,在这样的环境中动摇了,纷纷离职而去,这其中包括一些高层管理干部,甚至于自家兄弟。一个司机跑下来,才拿到20多元钱,他将钱摊在陈平的桌上说“这是给我喝饮料的钱,还是开给我的工资?”
对此陈平俱各等闲视之,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有物流产生,只要有物流的产生,就会带来丰厚的利润。选择快运不会错,陈平坚信这一点,一个人的错误是对真理的放弃,对正确道路的漠然处之。
经年以后,凤还巢,很多离开宅急送的员工要求回来,陈平展开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
好的名声是找不开的钞票
“当宅急送修冰箱、换煤气、送鲜花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的时候,如果中途放弃,就好象挖一口百米深的井,挖了99米,眼看着就要看到水了,这时候转身走开,也就没有今天的宅急送了!”回想当年,陈平无限感慨地说。
1994年底,陈平把经营目光转向外资企业,并先后与松下、东芝、惠普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宅急送的经营出现了重大转机,业务量急剧增加,月营业额突破一万元,宅急送前途出现了新的转机。
与外企的合作使宅急送的业务量急剧上升,可还没等陈平乐观起来,新问题又出现了。当一个又一个客户找上门来的时候,调度面对空空的车库只能无比遗憾地说“可派”,陈平深感宅急送的规模已不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再发展。可是此时他已把所有能筹到的钱都用上了,从哪弄钱?巨大的资金缺口使陈平心急如焚。
1995年3月,日本交通新闻访问团来中国访问时,顺便参观了宅急送公司。借此机会,陈平先生表达了想引进外资的意愿。访问团成员被陈平诚恳的言辞及艰难创业经历所打动,表示愿意帮助引进外资。访问团回国后,在日本的多家媒体上对宅急送的创业经历及计划引进外资的想法予以报道,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在五、六家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因为他熟悉中国投资环境,熟悉快运市场的运作。经过洽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1995年10月,“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更名为“宅急送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成为中日合资企业,小林利夫注入了100多万元资金。
此后宅急送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5年年终财务报表显示,宅急送的各项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小林利夫得到了16%的,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宅急送是真正的合作者。1998年小林利夫增加投资200多万元,2001年又追加投资300多万元,大笔资金的注入为宅急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大笔资金的注入,宅急送业务量大增,公司当即就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模式由门到港向门到门转变,实现了仓储、分拣、派送一条龙服务,1996年营业收入突破350万大关,1998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2000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万,2001年营业收入突破7500万,小林利夫每年都有15-18%的,而宅急送的业务发展也真正驶上了快车道。
这时候宅急送名声鹊起,2000年国外大型快运公司找上门来,欲以亿元重金收购宅急送。陈平果断地回绝了,从日本搬来宅急送就是为了振兴中国民族快运事业,民族快运这面旗帜不能倒。多家快运公司加盟宅急送,如石家庄飞宇快运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富捷物流有限公司等等。2002年11月,经宅急送届五次董事会讨论通过北京物美商业有限公司参股,宅急送实力更加雄厚,飞机上天、股票上市指日可待。
夯实事业才能发展
陈平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他对日本的快送服务的网络化运营模式有着深刻的体会。,当宅即送在北京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陈平并未而满足,在他的心中,已开始筹划着一张覆盖全国、以网络实现们到门服务的宏伟蓝图。因为只有门到们服务,才能更贴近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快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做到门到们服务,就必须有星罗棋布的网络,这些网络覆盖的范围要涵盖客户业务要求的每一个区域。为此,陈平从与日方合资开始,就开始大力着手营建覆盖全国的网络建设。宅急送的网络结构分为四级,即子公司、分公司、营业所、营业厅。子公司是按照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宅急送实际设立的,分公司是以子公司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扩展或延伸,营业所和营业厅位于比较繁华的地段,主要是为了方便客户,并能提高派送及取货速度。
1997年宅急送初步完成北京局域网建设,紧接着1998年宅急送进军上海,到2000年8月,宅急送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西安、武汉七个全资子公司,并组建起自己的传统运输网络,覆盖全国七大区,在深圳、厦门、东莞、宁波、大连、天津、南京、杭州、长沙、株州、郑州、济南、青岛、绵阳、贵阳、重庆等城市设立了全资分公司,网络从沿海到内陆呈扇形分布。
目前,宅急送公司在全国已设立280多家营业点,网络覆盖全国800多个城市和地区,使异地发货、到付结算成为现实,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宅急送从还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电子商务改造,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立ERP操作平台,让客户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宅急送网站,利用ERP查询货物运行和签收等相关信息,并在网上通过先进的GPS,查询车辆在全国的具置,掌握货物的手资料,对货物进行全程跟踪。
2002年11月,宅急送对其MIS系统进行改造后,达到了公司内部数据共享的效果,使网上信息查询成为了可能。目前宅急送已具有四大信息系统,因特网信息系统(Internet)、业务管理系统(MIS)、电子邮件系统(Email)、公司网站(Web)。过去宅急送对客户的服务承诺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现在有了进一步延伸,“如果您有牵挂,请到网上去查”。
不断调整经营战略
宅急送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经历过许多次艰难的选择,其中有三次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宅急送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在创业之初的一两年里,宅急送的业务大都以零、散、小的客户为主。服务的范围也相对狭窄,多是些送鲜花、修冰箱、换煤气这样的碎活,虽然经过一段市场开拓后,经营上开始有了些起色,但这离陈平的构想还差得很远。在陈平的脑海里,是要把宅急送打造成一个规模化、集团化、制度化的大型现代化企业,要实现这个理想,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营规模,必须摒弃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二次创业。
1996年情人节,正是送鲜花火的时候,各家快递公司都抢着做送花的生意。“两天二十万元也不干”!陈平却如是说。从这一刻起,宅急送彻底放弃了过去的一些主打业务,把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为了实现公司的转型,陈平亲自上阵,与同事们四处出击,到各大企业进行。认可宅急送的是那些享受过快运服务的外资企业,松下是宅急送的个外企客户。随后,宅急送又与东芝、柯达、宝利来、惠普、IBM等大的外企建立了业务关系。宅急送又寻求与国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合作,渐渐地宅急送知名度日益高涨,找上门来发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宅急送的营业额逐月上升,业务范围也从为老百姓代修电视、冰箱、洗衣机,代送鲜花、蛋糕转向为企业取货、发货、仓储配送上。这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转轨关头。
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业务上的研究探讨,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国内货物快递不仅可以做到门到港,还率先在国内提出24小时门到门快运服务,辅以仓储、包装、分拣、派送一条龙服务,为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
服务由零散客户向大型企业转型,使宅急送抓住了业务发展的增长点,而大力发展网络建设,形成完整的快运体系使宅急送朝着陈平的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进步,港到港的发货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上门提货、上门送货及长久储存物品的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宅急送率先推出了全国社会零散货物24小时门到门服务。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宅急送刹时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先机。
向传统告别 向未来学习
对于起家的法宝大胆说――不。2003年陈平审时度势,宅急送和竞争对手相比,既没有政府项目,也没有大资本投入,更没有行业巨霸的合营,企业从小到大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汇集了一批把快运作为奋斗事业、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群体。也就是说宅急送是靠人才起家的,这群人忠诚厚道,无私奉献,靠精神的力量战胜了许多客观条件不利的困难。现在大批外国大型快运公司在中国抢滩登陆,宅急送作为一个专业化的企业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的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宅急送的当务之急,2003年宅急送致力于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团队,领导要走专业化之路,员工要改头换面。
对于已形成的经验果断打破――求变。创业之初,宅急送在市场推广、品牌塑造、客户开发等方面确实形成了自己一套独道的经验。,业务工作的相对滞后已经开始阻碍了宅急送的发展。业务的七寸在哪里?在基地(物流中心)。2003年1月,宅急送华中基地的开通,使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基地由华中联结,形成大半个中国的物流网。可以说基地是各子公司业务的心脏,是口岸(进出港)、分拣、派送、查询乃至包装等各业务接口的“纲”,只有抓住了业务这个“纲”,一切盘根错节的流程才会顺畅。
对于已有的发展,换档加速,快步前进。
陈平是一个善于发现亮点的人,永不满足,锐意进取,这是宅急送创业以来的真实写照陌生拜访、集团开发、市场冲关、客户俱乐部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宅急送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场开发由此向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挺进。
陈平也是一个关于发现工作弱项的人,2003年宅急送将强化个性客户服务,聘请美籍、日籍物流顾问参预技术指导,发挥营业厅“桥头堡”的作用,全面出击市场。这是一群意志坚强的人,这是一群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他和他们的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结束语
物流,这是一个巨大的利润源,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宅急送与UPS、DHL、FedEx同场竞技,他挚起的是一展民族快运的旌旗,他坚信他的未来,并把这种信心给每一个人。他的一名员工这样写道
宅急送的3000多名员工都具有热情的天性;
他们深深地懂得,如果有一种品质是成功者共有的,那就是投入和热情!宅急送就是这种热情的催化剂,他的机制能使集体智慧化;
他们都有旺盛的精力,经常工作到凌晨;
他们都有极强的激励能力,无数的精英在他们的激励下为物流事业奋斗;
他们都有极强的决断力,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可以难倒他们;
他们都有极强的执行能力,能够坚忍不拔地使决策贯彻到末端;
宅急送的团队更是一群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一群不怕展示自己的人,是一群将和意志带到讨论桌上的人,是一群对工作负责,不为任何个人、任何机构、任何而舍弃原则的人。
这就是陈平以及他所率领的团队 。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