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整改背后是环保深入推进的真难题
□ 叶泉
5月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通报指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待督察整改态度不认真、不严肃,在制订整改方案时照搬照抄甚至弄虚作假等问题凸显。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通报表明,山西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面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以照搬照抄等手段推托敷衍,甚至搞“假整改”。在通报中督察组提到了一些低级的文案错误,比如照抄照搬省里的整改方案时连地名都不改,再比如地方整改方案印发时间居然早于督察反馈时间等。
地方整改方案张冠李戴和时间错误暴露出来的是工作态度问题,毕竟这种错误只要认真检查一下就可能避免。而漏洞百出的整改方案能交到督察组手中,只能说明此前谁都没有认真仔细地看过。对待工作不认真、不严肃、责任心不强,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我们一些党委、政府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各种汇报材料、文件、领导讲话相互抄袭、弄虚作假成风,在对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时也是如
整改方案张冠李戴问题频出,也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其真正症结是对生态环保督察不重视,不行动、假整改和欺上瞒下等。一份整改方案尚且要抄袭,可见一些地方对生态环保整改工作并没有真作为,只不过是想以表面文章来应付督察组“回头看”,根本没把生态环保督察真当一回事。
事实上,我们知道,生态环保督察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央对生态环境问题敢碰硬、动真格的严肃态度。自两年前中央开展环保督察以来,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也就是说,生态环保督察是有牙齿的,绝不是表面吓人的纸老虎。一些地方对生态环保督察抱有侥幸心理,采取敷衍的态度,想蒙混过关,明显是错估了形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作为三大攻坚战中的重要内容,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并先后查处了祁连山和秦岭等生态环境大案,众多领导干部被追责问责,形成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
,在实践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非常复杂,地方的利益和关系盘根错节,生态环境整治步步艰难。山西是全国煤炭大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当地一些党委、政府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这种轻慢的态度,除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之外,背后是否还有复杂的利益因素呢?
对生态环保是否重视反映出来的是地方官员“四个意识”强不强、能否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反映出来的是地方官员是否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对党和人民是否忠诚的大问题。从生态环保假整改上实际暴露出的是生态环保深入推进遇到的真难题,这才是山西生态环保假整改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