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流的局限与转型
传统的物流企业,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下物资企业的模式下运营。无论是改制后的物流企业,还是我国储运总公司下属的各省分公司,都涵盖其中。这些企业大都遵循着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运作,虽然专业化分工能提高单个物流活动的效率,但整体效率的提升并不只是简单相加。
传统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等级层次结构,这种结构的多职能、多层次、严格的等级制度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传统物流企业存在明显的短板。许多业务操作仍依赖手工,无法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迁,如知识经济的崛起、信息技术的革新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生存环境和运营模式。从内部看,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规模扩张、运营实力都在发生变化,而组织结构本身的缺陷逐渐显现,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和国企改造计划的实施,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多元。新型业态如连锁运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的出现,要求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现代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面对严峻挑战,传统物流企业必须进行包括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在内的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法:
传统物流企业的流程再造可分为三个阶段。深入了解原有流程的全貌、优点和缺点,寻找再造的切入点,绘制出原有的流程图,分析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流程的重新设计。这包括定义新流程的概念、具体规划、人力资源结构的规划以及信息传输的分析与规划。实施新流程,包括定义实施的组织结构、与相关部门和员工沟通、提供培训、制定方案、危险分析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总公司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成功转型为一家上市公司,从濒临破产的边缘重生为充满活力的新式物流企业,业务收益和盈利连年攀升。这一切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深思熟虑的流程再造所带来的结果。流程再造并不是简单的自动化,它与纯粹的电脑操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再造绩效的评价显得尤为关键。在项目实施后,降低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服务效率等业绩指标显著,客户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显著的提升和跳跃,正是企业流程再造的鲜明特色和标志。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商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管理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物流企业必须正视其内部和外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深化思考和规划,以加快流程处理速度、降低成本、增强柔性应对客户需求。运营机制、人才短缺、络滞后和进步障碍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物流企业,面对世界物流业的挑战,我们仍需努力寻求突破。
大田物流的董事长王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们的转型经历。他们正在积极构建国内快递网络,主攻国内快递市场。他认为,国内企业很难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细分市场,以灵活的运营机制来开展业务。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伟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从传统的货运代理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来拓展市场和业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个企业对现代物流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大通世界运送有限公司总裁陆禹平所说:“开拓商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痛苦的历程。”人才供需的严重失衡也是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2002年的物流发展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约为65万人,但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达600多万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数量将达到20万至30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上岗资格培训尚未全面有效展开,导致当前物流人才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
资讯网络的发展也是物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通世界运送公司天津分公司的总经理王晓培表示,我国的物流环境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真正具有“第三方物流服务”意识或能力的企业为数不多。中外运天津分公司的总经理于世平则指出,虽然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持,但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仍显不足,需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要素进行整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各行业部门间的利益分割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各部门拥有各自的物流资源和设备,导致物流合力难以形成,更难以制定出一致且贯彻实施的物流发展战略。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技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士铨估计,当前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5%,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0%左右。这显示出我国物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物流办理方面,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的差距更是显著。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丰富的物流企业,对我国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那些坚持“货不装满不送”原则的物流企业,更需要面对这一挑战,积极改进管理和寻求发展。
过去,物流工业如运输、仓储等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并未完全开放。许多企业独家经营,缺乏竞争,这也导致它们不根据客户需求来组织物流活动。如今,这些企业面临被动局面,迫切需要改革和升级。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张士铨指出,物流发展的最大瓶颈便是信息化问题。如果不解决,资讯技能和资讯工业的领先发展将难以持久,也无法带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尤其是传统物流业的转型。
以郑州为例,现代物流企业应具备连锁运营、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化三个要素。郑州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能力有限。据统计,上半年经营收入超百万元的仅有11家,仅占总数4%。多数企业运营区域局限于本省以内,难以形成跨区域的优势,这也与信息化程度不够密切相关。河南豫鑫物流通过自主开发网络信息、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并运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实现车辆的高效控制和分配,成功迈入现代物流企业队伍。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推动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