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的量
一、物流量的概念初探
物流量,作为物流学科的核心概念,其界定至今仍然模糊。在我国,缺乏统一的物流量核算目标,使得在区域及地方物流体系规划、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及物流接点的规划与建设中,常常以货运量作为物流量分析的参照目标。我们必须明确,运输量虽为物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能等同于物流量。单纯依赖货运量来指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备受质疑。
实际上,要准确界定并核算物流量,必须站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除了运输量,还需考虑库存量、终端配送量、内向物流量、装卸搬运量等因素。物流量实质上是实体物品的数量表现,是物品运动的数量体现,不包括信息和其他无形流量。对于虚拟物流量,可以单独进行探讨,即信息及无形服务领域的物流量。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物流量是物流活动各环节中发生的实物(如物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数量和状态的总和。
二、探索物流量的预测之道
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层面,物流量的预测都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下面我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享对物流量预测的理解:
1. 微观物流量的预测
对于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进行物流量的预测至关重要。这一预测是制定各项计划的基础,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预测流程大致如下:
明确微观物流量预测的总体目标。
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及物流量的内容,将物流量细分为运输量、库存量、配送量等部分,可根据客户或产品类型进一步细分,确保预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查询性和可比性。
收集并分析各组成部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和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误差分析。
调整预测结果,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总物流量。
提交预测报告,供计划和决策参考。
2. 宏观物流量的预测:虽然宏观物流量的预测较微观更为复杂和困难,涉及众多方面和合作主体,但其实际意义不容忽视。这需要国家、部委、地方、企业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主张通过计算各环节物流量与所占费用的比例来得出各环节系数Xi,进而构建一个核算物流量的公式:M总=A∑(BiXiMi)。其中Xi代表各物流环节的系数比;Mi代表各环节的实际物流量;A代表行业修正系数;Bi代表加权值。这个公式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预测物流量的变化。
物流单号查询,物流管理,物流公司,一键查询物流,查物流单号,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