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短板 亟待科技赋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7日消息,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和相关政策研究工作,4月2日下午,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江波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围绕“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形势、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等进行交流讨论,并就研究编制“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听取有关行业专家意见建议。
随着电商的发展,一头连着生鲜农产品产地、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的冷链物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满足老百姓幸福生活需求的关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西安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制冷技术多年,公司董事长白建林在接受专访时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电商快速发展,也助推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盈利水平向好。随着相关支持政策持续落地,高效的冷链物流建设站上风口,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冷链物流的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不过,当下的冷链物流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通过科技手段让冷链物流降低损耗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全程可追溯,仍是当下亟待补足的短板。”白建林表示。
行业站上风口
陕西的苹果、四川的猕猴桃、海南的芒果……产地直销已经成为当下生鲜市场营销的重点。而这背后则需要强大的冷链物流系统作为支撑,即生鲜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冷链物流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白建林举例称,以前陕西的苹果在摘下来之后要送入冷库,预冷之后才被运往各地,而多次入库出库的成本很高。如今当地的冷链建设已经较为完善,苹果采摘下来后,可以直接被预冷集装箱接走,从产地直接运往销售场地。
物联网技术的加持,让冷链物流的发展实现了可追溯。“以前冷藏车司机为了节约成本,走到半路上会关掉制冷系统两三个小时,这会导致生鲜产品的损耗。现在冷链系统实现了全程监控,让冷链不再‘断链’。”白建林介绍,可追溯系统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损耗率。
疫情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实现快速发展的赛道。“以前冷库的使用率很低,经常是一半的时间都在空置。疫情之下老百姓对电商的需求大大增加,冷库的空置率已经很低。”白建林介绍说,去年行业大部分企业盈利水平高于往年。
在白建林看来,近几年冷链物流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商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技术不断进步外,与政策的支持也密不可分。
2016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聚焦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加速了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
亟待补短板
头豹研究院发布的研报认为,未来伴随国家在冷链政策方面的监督不断加强以及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冷链技术和设备技术的反向驱动,冷链市场规模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6613.1亿元。
在此背景下,资本加速布局冷链物流行业。4月3日,万科发布公告称,继续向全资子公司万科物流增资,金额达63.2亿元。根据公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万科向万科物流累计投入资金约244.2亿元。4月7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称,新希望准备在武汉建设占地100亩的冷链物流中心仓、配送仓和中央厨房体系。
“包括大型央企在内,都在着手布局冷链物流建设,未来五年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白建林表示,行业在经过粗放式发展之后,需要利用科技赋能来提升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疫情也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冷链物流的建设需要物联网技术的加持。”白建林表示,在疫情背景下,行业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实现冷库冷链的“智慧变革”,即需要建立冷库信息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出入库信息不匹配、无核酸检测报告、无冻品消杀记录、存放时间过长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以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效能。
白建林认为,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另一个痛点是冷库布局结构性失衡。“我国的冷库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地区,整体市场仍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这也导致一些冷库存在积压,而一些冷库利用率不高。”
在白建林看来,冷链物流行业联盟亟待形成,在基础IT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打破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的快捷互通,从而高效地利用冷库空间,提升存储效率。

物流单号查询,物流管理,物流公司,一键查询物流,查物流单号,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