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其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6%。中国物流成本占到一些生产企业成本的30%至40%,如果物流成本能够降下来,无疑对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都是利好消息。对此,各地出台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而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是主要内容。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构建大物流体系也是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支点,物流成本降不下来,很多企业就不可避免地遭遇“雁过拔毛”的尴尬和痛苦。
中国的物流成本是不是很高,见仁见智,有人比对了中美的物流成本,单位物流成本,美国的确比中国高,美国的物流体系比较成熟和完善,效率要比中国高得多。也就是说,中国物流的时间成本要比美国高得多,加上各种隐性的收费,物流成本拖累经济发展也是事实。
即便是中国物流成本比美国低,也不是中国不进行改革的借口。毕竟中美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经济在近三十年来已经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成为支柱,而中国经济还是在“物质”层面,物流本身就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测算表明,物流成本占GDP比率下降1个百分点,能够创造3000亿元的产出。因为中国经济与物流高度的相关性,物流改革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
最近几年网购的迅速发展,让人们体会到了一种商业模式中,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全球购”。与其说网购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生态,不如说它在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一大批物流企业。
在最近几年中,消费者也普遍享受到了快递服务越来越人性化,而价格则不断下降,因为市场竞争,物流企业的利润率也不断被压缩。电商或者网购的发展最终要受到物流成本的约束,如果不能降低物流成本,那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明显而直接的约束,也就是,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部门如何分利的问题。
各地将管理高速公路收费作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杠杆,也算是抓住了降成本的关键所在。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自驾出行的成本中,高速公路收费可能超过了油费,,如果汽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话,可能高速路收费之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普通人的感受,应该是最真切的。
高速公路收费有没有必要性,有,为了满足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部分地使用市场的手段,谁用谁付钱。收费是不是合理?全国各地的收费没有根本的差别,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各地改革措施来看,只是让微利而已,比如,使用ETC给予5%的优惠等。
反过来看快件的价格则有30%的下调,给消费者节省了不少开支。因为高速公路是垄断性的行业,无论是自然垄断还是行政性垄断,都具有定价权。各省都有自己的高速集团,而这些高速集团已经成为超大型的企业,已经多元化经营,笔者曾看到某省高速公路集团在省城的核心地段拥有一大块地皮,等待开发。
高速公路最终还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那么以“收回成本”为由而不断收费,是不是合理呢?所谓的“成本”仅仅是修建、维护以及偿还债务的成本,还是包括这些企业内部经营的成本呢?作为公共产品,物流成本算不算成本,如果物流的高成本变成了高速公路企业的高收益,那么这种收益到底是租金还是真正的收益呢?
物流成本在GDP的高占比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升级与转型,我们还是制造业的大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如果经济不能成功转型,那么,这种高占比就难以扭转。,物流成本之高也是经济转型的障碍和痛点,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夷平各种行政性的障碍。互联互通不仅是国内外的联通,更是统一国内市场的构建,大物流体系本身就是国内市场的支柱性的力量。
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物流成本的降低不是恩赐于某些企业,而是真正提高经济的效率和活力,普惠于中国亿万消费者。降低的物流成本是让利于民,更多的是通过市场网络,让经济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某些垄断企业的获利,毕竟无法产生“溢出效应”,最终让资金沉淀,形成经济运行中的“梗塞”。
是时候降低物流成本了,让物流轻装上阵,经济的血液会带着更多的氧气和养料,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