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物流业转型创新

变革中把握发展新机遇 
  ①中国经济的动力转换近年来,消费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驱动力越来越大。如果把中国经济的发展延伸到五年前,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出口拉动,外向拉动。所以说,五年前中国经济和增长的贡献率主要是出口。 
  据统计,最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转变,由外向驱动转变为内需拉动,所以在最近五年,特别是在2012年以前,内需拉动主要是投资。 
  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内需过程中,由投资转变为了消费,所以,2015年中国经济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了10%,而跟消费有关的数据显示,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了10.7%。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消费的增长超越了投资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可见,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变化很大,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除了中国经济方面的变化以外,近几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0年以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财政收入;第二是企业利润;第三才是居民收入。但从2014年以后,这些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收入的增长已排在第一位,并且,超越了GDP的增长。据统计,2014年GDP增长为7.4%,居民收入增长为8.7%;2015年GDP增长为6.9%,居民收入增长为7.4%。,居民收入增长超越GDP的增长,这说明了消费的驱动力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由外需到内需、由投资到消费的动力转换,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市场规律,这是本地生活物流需要把握住的机会与趋势。 
        寻求生存与突破新路径 
  ①推动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供给侧改革主要围绕的是重工业发展。而今,供给侧的结构矛盾开始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供给和消费不对称问题。 
  举例说明,当前中国的综合冷链流通率是19%,而美国和日本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却在85%以上。这说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这一问题造成的不仅仅是质量问题,其浪费也很大。虽然,由这种不对称所形成的矛盾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②把握发展机遇将大有可为,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仅是冷链的问题,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物流。试想一下,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每一个供给环节都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所以,物流在现阶段很重要,我们要把握这一趋势。 
  对趋势的把握,以及对当前物流格局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物流的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已经达到了12万公里,公路已经达到了450万公里;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络方面的建设。据统计,中国物流市场的容量大约为220万亿,物流收入是7万亿元以上,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也相当之大。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渐完善,中国物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把握发展机遇将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未来要提升整个中国物流业的服务能力,而“能力”二字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从国家层面来提升物流的服务能力,还要从企业层面来提升服务能力。比如,在国家层面上,虽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良好,,多式联运还明显不够理想,亟须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扶持;在企业层面上,只有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的物流转型升级的要求,进而适应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物流提出的要求。 
       如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如何提升物流的服务能力?从企业层面来看,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众所周知,资源整合有多大,市场和业务能力就有多大。,整合资源并不是占有资源,而是要在整合的基础上共享资源。即使你不一定具有资源的所有权,你可以享有资源的使用权。比如,目前我国在甩挂运输方面的整合资源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做标准化建设,还是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把资源整合起来,不知道用一种共享的方法去整合资源,这是不行的。所以,要想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应该对资源整合的观念做出改变,要有共享的概念,用共享的观念去整合资源。 
  第二,要具备优化流程的能力。所谓的优化流程,对于企业或物流供应商来说,其实就是在物流优化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服务产品。比如,次日达业务的产生,就是在流程优化中出来的一种配送服务产品。从物流供应商的角度来讲,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去寻求最优物流配送的方法和方案,这就是流程优化的本质。而且,该方法和方案必须是客户能够接受的,是能够在客户眼中形成服务品牌的,如一日达、次日达。所以,要想提高流程优化的能力,就必须找出物流优化的方案和方法。 
  第三,要提升协同发展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转换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能转化。其根本就是要消除结构失调的问题、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比如,钢铁产业要到沿海地区布局,而铁矿石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不可能转移到中国重庆或新疆地区,,产业转移就成了伪命题,这就需要地区和地区之间必须实现协同发展。,产业之间也是需要协同发展的,否则将会造成结构性失调;而结构性失调又必然会造成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又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同样需要协同发展,其理念就是“开放创新”——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这一创新过程实质就是资源整合。所以,企业要想提升协同发展的能力,就要看你能否能成为供应链中间的核心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下游企业之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同发展。 
  ,实现协同发展很难,协同需要信用,只有获得信任之后,彼此之间才能协同发展。所以,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是要做到开放,学会把利益和业务让出去,以此实现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第四,要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境界一是价格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低价的形式占有市场,,在过剩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优势就显现不出来了,纵然价格再低,其服务能力较差,也是不行的。所以,价格在过剩经济的条件下应该被摒弃。 
  二是成本优势。企业通过优化与整合来降低物流成本,以此形成一定的利润空间;或者是企业与合作伙伴、与客户共同形成利润空间。,在经济转型的阶段,企业一定要具备价值创造的能力,即成为价值的提供者、整合者、放大者。 
  比如,一项50单的业务交给一家企业,如果你只把这批货物直接送达给最终客户,那么,这50单就形成了物流价值,这是一个比较低端的价值创造的过程,即成为价值的提供者。 
  又如,如果你能把仓储整合起来,通过仓储再把上游的供应商整合起来,并且把下游的客户整合起来。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你从价值的提供者变成了价值的整合者,从而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和合作伙伴共同获取利益,即成为价值的整合者。 
  再如,利用电子商务把价值整合起来,从而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资源,这就是价值的放大者,在价值整合的基础上创造更新的价值。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仅仅要成为价值的提供者,还要成为价值的整合者,更要成为价值的放大者。 
  第五,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提升智能化水平,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提高运作效率。未来,智能化的应用在物流领域中,尤其是在本地生活的消费物流领域中,将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 
  (根据蔡进在2016全国本地生活物流峰会上的讲话整理,有删减,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