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进一步确立浙北物流中心地位

地处长三角腹心地带的嘉兴,将通过巨额投资整合海河资源,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构筑“互联网+”物流基地网络体系,进一步确立浙北区域物流中心、长三角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昨天,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日前,《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整体构思布局交通物流业发展的总框架。未来3年,嘉兴将在公共物流平台、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及园区物流仓储场站等方面明确50多个重点推进项目,涉及总投资达290亿元。 

  利用海河资源对接国家战略 

  四通八达的水陆两大交通网及港口优势是嘉兴发展物流业的先决条件,为嘉兴构筑“大物流”配备了充足的原料。而我市将充分利用先天的海河资源优势,计划投巨资进行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嘉兴水上“经济大动脉”,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水运作为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交通物流业和海洋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顾国强称,3年内我市重点推进的港航物流项目涉及总投资超200亿元,引导宜水物流“弃陆走水”,提升水路运输在全市货运生产中的比重。 

  根据《方案》,到2017年,我市将新建成300吨级以上码头泊位50个,新增吞吐能力750万吨;将建成浙江上物金属有限公司码头工程、海宁港区环城河(海昌)作业区、海宁港区尖山码头工程和浙江百亿控股有限公司多用途码头工程等一批内河公用型码头。在航道建设方面,将完成杭平申线(嘉兴段)海河联运骨干航道建设,打通黄姑塘线、海塘线支线瓶颈,深化嘉兴港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的业务合作。改造后的杭平申线航道将直接连接嘉兴港的3个港区,彻底打破浙北内河航道网与外海的天然阻隔,使物资直接中转至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水运的优势得以放大,预计嘉兴港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50万标箱。 

  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内河多用途港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内河航运一体化,与长江沿线各港口形成联盟合作,打造多式联运集散中心,计划到2017年全市集装箱中转量突破22万标箱。 

  创新驱动 

  “互联网+”物流发展模式
 

  货源编号、发货地、目的地、货物名称、货物总量、车辆要求、联系方式……在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大厅的中央屏幕上,货源和车源信息清晰显示,让车主和货主一目了然。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去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国家交通运输部重点扶持项目,该项目还将与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的结合,助推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到2017年,我市将完成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深入开展园区基地间的互联互通,形成600家以上物流经营业户入驻基地发展的集聚效应。 

  根据《方案》,三年内我市将布局构建各县(市、区)至少1个物流基地的网络格局,建成、运营嘉兴物流公共服务中心、海宁广联物流基地一期、桐乡振东物流园二期、嘉兴未名智慧物流园金鹏智慧公路港、嘉兴港通关服务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工程等一批公共物流服务平台项目,项目涉及总投资30亿元。 

  ,我市将促进物流企业加快转型,鼓励龙头企业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化互联,到2017年,开展1至2个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信息互联项目,3家以上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接口改造。鼓励物流电商合作和发展跨镜物流,到2017年,培育1个联动合作的示范项目。 

  优化交通物流业成长外部环境 

  在巨额投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我市将不遗余力地优化服务,营造好交通物流业成长外部环境。《方案》提出,我市将完成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到2017年完成疏港公路改扩建6.47公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配套公路建设6.66公里。 

  在优化运力结构方面,我市将大大提升大吨位厢式货车、专用货车、甩挂车辆、集装箱车的比重,到2017年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将达到350载重吨。,我市还将合理简化道路、水路运输从业许可程序,落实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推进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