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物流发展新机遇,绘就“一带一路”新蓝图

记者7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获悉,中哈亚欧跨境运输两国元首视频连线一周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开行跨境货运班列666列,运送6.65万TEU(标箱),其中货运出口量占65%,通过基地走出国门的江苏产品越来越多。(6月8日新华日报)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丝绸之路开启了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先河,书写了一段利益互惠、人文交融、民族团结、友好往来的佳话,成为经济交流、文明互鉴的象征。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一条大通道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意味着薪火相传的丝路精神,超越袅袅炊烟、声声驼铃,将爱好和平、期盼繁荣的人们紧紧相连。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物流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物流与“走出去”产业布局紧密结合,由我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物流、产业、城市(园区)”一体化合作平台,实现物流与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为物流产业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规模的扩大,推动我国和相关国家物流系统建设、运营及依托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扩张发展提供契机。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几度丰收,几度喜悦。近年来,中国铁路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以交通运输为基础和支撑,加快沿线国家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加强内外沟通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完善服务保障,让中国技术、中国经验和中国速度惠及沿线国家。越织越密的交通网,联通了我国与世界的货物流动,让沿线各国不同的货物流动起来,物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德国杜伊斯堡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集装箱转运地。这里,是渝新欧铁路的终点。这条2011年开通的国际线路,全长11000公里,经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杜伊斯堡,历时14—16天,比长江水运加海运时间节约30—40天,运行成本只有空运的1/5—1/6。

不止一个渝新欧,蓉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苏州—蒙古—欧洲、义乌—马德里,更多更新的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线路正在开辟,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能,更强劲、更高端的共同发展新格局雏形初露。 

正如相关报道称,随着国内协调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受到沿线各国政府、企业欢迎和民众好评。目前,已铺画了中欧班列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5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班列开行数量逐年保持翻番增长,特别是回程班列自2014年开行以来,年均增长352%。与此,中亚班列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7年中亚班列已开行2237列,较去年同期增加731列,增长49%。“一带一路”不仅深刻影响了物流企业形态的塑造,更是撬动了当地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刷新中国名片。 

历史深处,丝路印记念念不忘;顺应时代,“一带一路”声声回响。在“一带一路”建设日见实效的背景下,在区域合作、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中国铁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国之重器”,不仅承接了亚欧经济的动能定位,更是顺势共享了中国与世界的诸多资源,而且“一带一路”的印记随处可见。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中欧班列开行,中欧经贸合作的物流通道越来越多、越来越畅通,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正在拓宽、延展。 

回溯历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用生命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出“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华彩篇章。今天,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走向世界的“中国铁路”,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物流骨干的作用,拥抱物流发展机遇,不断孕育合作的硕果,绘就“一带一路”新的蓝图。(张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