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从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安全、有序、健康发展的角度,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大幅降低了准入条件。无人机开展经营活动越来越有章可循。近几个月来,关于无人机经营活动的利好政策接二连三,众多企业开始试水无人机物流领域。
今年2月,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同意京东集团承担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任务,意味着京东获得了在陕西省开展大规模无人机试点运营的机遇。这也是自去年10月,民航局批复的全国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项目在江西赣州启动以来,无人机物流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迈进的又一进展。除了京东外,苏宁、顺丰等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入无人机送快递的行列中,可以说,“无人机+物流”的时代正加速从幻想变为现实。
在通航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无人机物流是一条将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捷径”。诸如京东无人机配送这样的实体项目落地,将有利于推动“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也为通航发展推开一扇新的大门。相比传统的人工运输,无人机物流具有送货成本低、不受地形约束等很多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无人机能够突破空间制约,有效减少递送过程中的时间迟滞。,无人机物流毕竟是新兴产业,它的良性发展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责任到人。
无人机物流驶入有序轨道离不开技术支撑。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涂建华提到“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民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种类齐全、功能多样、安全可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人机产品。”正是技术革新让无人机物流从“无”到“有”,在从“有”到“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发挥技术的作用。
无人机“黑飞”已经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安全性无疑是无人机物流优先考虑的问题。去年3月,中国科学院利用其自主研制的无人航空器管控系统成功进行了捕获全国多地无人机地理位置信息的测试演练。去年12月,广州白云机场“苍擒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这些举措都力求从技术层面发现安全隐患。其实,相比后期的监控技术,企业在研发无人机产品时,就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无人机飞行数据的“黑匣子”,从根源处杜绝“黑飞”。另一方面,从消费市场的角度来说,质量过硬的商品才能受到买家青睐。生产安全可靠的无人机产品,既是企业对航空安全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企业吸引买家,做大做强无人机消费市场。
无人机物流驶入有序轨道还需要落实到人。自去年6月1日起,我国进入了无人机实名登记时代。管理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归根结底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无人机产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不同厂家生产的无人机机型种类繁多,逐一在实名登记系统中验证会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无人机的使用者归根结底是人,承担责任的对象也只能是使用者本人。,必须加强无人机“司机”们的安全意识。民航局在2017年研究确定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航发展思路,涉及机场、空管、运营、市场、适航等多个领域的“放”政策密集出台。以“放”为核心深化通航管理改革,目的是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这对无人机物流经营者从自己出发、积极主动作为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1月,河南无人机应用与就业创业培训项目说明展示会成功举行。类似的展示会有利于挖掘无人机培训市场潜力、培养无人机技术人才。说到底,只有人了解了,懂得了,才会更好地使用设备。只有幕后的操作手们遵纪守法,前台的物流无人机才能飞得合法安全。
无人化物流被认为是解决配送“一公里”难题的有效手段,但“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只有发挥技术和人两方面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帮助无人机物流产业突破瓶颈、行稳致远、提质增效,驶入有序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