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园区 据统计,我国果蔬在物流“最先一公里”过程中的腐损率高达10%以上,影响运输及末端消费损耗高达2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长期以来,企业只关心冷链的经济效益,消费者只关心农产品“一公里”或末端产品品相,导致对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认知度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更多表现为“无源之本”、“本末倒置”。 在谈到武陵山片区农产品时,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表示,武陵山区年产农产品2100万吨,如何把这些农产品运出去成了大问题。她建议国家支持产业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在武陵山片区建设省级农产品物流产业园。 产地流通园区建设薄弱 “在农产品销地,布局农产品园区无非是功能定位和布局地域选择的问题,以北京为例,数千万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足以支撑八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生存和冷库的建设,但在农产品产地,往往面临着农产品流通园区建设乏力,必要的冷藏库建设不足的难题。”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明均说。 陈明均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从源头做起,部分鲜活农产品在收获之后三四个小时内,必须进入冷库,如果农产品从源头就腐烂变质的话,不可能通过后来的冷链环节重新恢复品质。,产地环节冷链做得不到位的话,后期的流通、批发、销售环节的冷链是没有意义的。 这也就是说,在田间地头建设农产品冷库等基础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当前的情况是,在农产品产地建设批发市场和冷库等基础设施往往是最困难的。“从历史因素来看,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制约了农产品园区的建设,当前产地的农产品流通体仍然非常原始、落后,商户要么直接去田间地头采购,要么去马路市场交易。”陈明均说。 除了小农体系因素的制约外,在农产品产地,地域分布比较散的特点也致使农产品流通园区的建设比较困难。“如果园区的跨度和辐射范围过大,比如在一个县建设一个批发市场,大部分农户或中小农业企业不大可能跑几十公里去批发市场交易,这是建设批发市场面临的现实性难题。”陈明均表示。 ,农产品价值偏低,制约了冷库等保鲜手段在农产品产地的广泛应用。“作为城市居民,感觉农产品价格在不断提高,但从实质上来说,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依然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商户和农户会进行权衡,例如,农产品如果不采用冷链手段存储运输的话,通常损耗20%~30%,如果采用冷链手段存储或运输的话,冷链成本会高出农产品损耗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冷库缺乏市场动力。尤其是价格较低的农产品更是与冷无缘。”陈明均认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