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付出席第三届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峰会
日前,由中物联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副司长刘小平等领导出席峰会,与来自国药物流、上药集团、华润医药、九州通、广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疾控中心、DHL、UPS、嘉事堂药业、南京医药、诺和诺德、辉瑞制药、英特药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500余位参会代表,共同围绕“关注新版GSP落地,突破医药冷链难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崔忠付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新版GSP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这段时间以来药品流通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是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开始,最为明显的就是部分中小药品批发企业由于无法达到GSP认证资质,被迫整合或者关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新版GSP对信息化管理、冷链管理及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企业被迫增大硬件投入,部分企业难以承受。这样的整合、洗牌对于规范市场环境具有推动作用。 二是医药市场规模稳步提高。2013年全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1亿元,同比增长17.9%;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3036亿元 ,同比增长16.7%;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12%。医药电子商务B2C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166.6%。医药物流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医药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 三是医药物流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医药物流市场将逐渐开放,传统医药物流体系将被打破。,随着市场对专业化、集约化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新版GSP对冷链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更希望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第三方医药物流将会有快速发展。 虽然变化明显,但也有很多问题和难题需要医药企业去思考和解决,尤其是医药物流方面的问题: 一是医药物流标准的制定完善、贯彻实施以及与GSP的衔接问题,这需要行业内各个企业共同去推动。在这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一直在做尝试和努力。目前,在新版GSP框架下由中物联冷链委组织编写的《药品物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已经于7月1日正式实施;而《药品冷链保温箱通用规范》国家标准也刚刚完成审查工作;《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家标准的试点企业工作也正式开展。相信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将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标准的完善可以帮助GSP更好地落地实施。 二是医药冷链管理中部分问题被忽视。比如说有些药品虽然使用冷链运输,但存在“冷冻过度”的现象,这也会对药品特性造成影响;比如中药的冷链运输难题如何解决,现在我国医药冷链运输的重点是西药,中药同样需要合适的温度保障;再有,像医药冷链的“末端配送”问题需要重视,比如疫苗送往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时,冷链是否可以保证,等等。 三是医药冷链基础设施、专业人才落后。当前医药企业多采用保温时间短、恒温效果差、自动预警和控制系统不成熟的保温工具,难以保证药品冷链运输质量。而我国药品冷链相关环节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容易造成操作环节中药品温湿度改变。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并亟待解决。 |
顺丰快递网点查询,韵达快递网点查询,申通快递网点查询,圆通快递网点查询,优速快递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