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的物流公司发展前景

 中国物流公司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 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业发展进入“十五”规划,六部委出台首部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挂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动物流规划郑州搬家公司与建设等重大事件为标志,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物流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2年的中国物流在持续“升温”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对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探索中,加大了实践操作的分量;政府、企业和行业社团组织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实质性进展。不少专家指出2002年,将以从“务虚”到“务实”的“转折年”,写入我国物流发展的史册。这一年的中国物流,呈现以下特点 

       物流业发展趋势一,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二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例如蚂蚁物流十年来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已迅速发展成拥有各型车辆700余辆,整合资源车辆近千辆,拥有近3000名员工,先后在昆明、贵阳、西安、武汉、济南、青岛、重庆、深圳、石家庄、广州、南京、北京等地成功开设多家子(分)公司,成为集公路运输、铁路、航空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企业。专门提供物流、蚂蚁搬家、快递、城市配送、货物运输仓储货运、多式联运、包装、流通加工、展览展示、信息处理等供应链(SCM)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的综合型物流服务, 蚂蚁物流拥有覆盖全川物流网络和货物运输专线。在省内的十多个二级城市均设有分发货联络处,能做到24小时上门取货,送货到门的长、短途专线服务要求,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特色。

  物流业发展趋势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  

  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物流业发展趋势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世咨询公司(Mercer)的调查,当前,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2%以下,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2001年相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声音更趋理智、稳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货物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物流公司宣布以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面貌正式全面进入市场。中国铁路系统最大的物资流通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与国内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1859万股。目前已在国内10个大城市设有分公司,建立了19个区域配送中心和218个协作配送中心。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 成都蚂蚁物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49号,物流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二路六号,占地130多亩。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是四川省率先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公司于2002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全省统一服务热线96518和85185188等共计二十四对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二OO二年被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连续三年无投诉企业》。 物流基地投巨资建设的大型物流中心,使用面积达2万多平米。下一步,即将投入1.2亿元建设的“西部电子电器物流中心”,面积高达120亩,近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可供使用,将是西部物流行业令人瞩目的浓重巨笔。集结昆明、武汉等其他省外分公司已有的物流配送中心,我们将有约13万平方米的仓储服务能力。届时,蚂蚁物流(.chinaant.)能够为各企业商家带来高效率的市场效益,从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物流业发展趋势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2002年在落实“电子政务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物流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攻关技术来开发,其中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广州、中山、深圳、杭州。海关总署的“电子口岸工程”初战告捷,上海口岸数据中心正式运行,为上海大通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上海口岸的出口成品通过无纸通关只要50分钟,最快30分钟;进口报关速度已经缩短至15 分钟,部分料件甚至达到6分钟。事实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通关的效率,对于整合物流信息和流程规范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北京、广州、满洲里等一批口岸的信息化系统也纷纷告捷,物流的信息化从涉外贸易做起,也是“入世”“接轨”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致。另一件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了首届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该项活动以应用效益、流程改造和标准化、规范化成果为评选准则,推选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计16个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与此,IT界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关注,《赛迪集团》和《计算机世界》两家IT媒体都对物流信息系统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著名品牌推广人、网络分析师冯志亮先生所讲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 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物流业发展趋势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北京同城快递,同城急送,杭州同城快递,同城配送,郑州同城快递,同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