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程士华、杨玉华、章苒)产量世界第一、销量世界第一,中国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汽车大国。“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汽车业能否从大国迈进强国行列?还是继续靠数量、廉价劳动力取胜?对此,一些来自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纷纷为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中国距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全国人大代表、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说,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
辆,再创新高,产销量均稳居全球“第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但中国距离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左延安代表认为,汽车强国要符合四个特征一是市场份额的占有率,比如乘用车自主品牌要超过70%,轿车占50%-60%。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领域面临外资品牌的挤压是显而易见的。,要能够在主要汽车技术,传统的汽车技术和汽车产品方面,具有完全正向的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传统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一些核心技术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三,要在新能源等前瞻性汽车发展方向的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达到国际上同期的先进水平。其四,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两三个自主品牌,能在国际上叫得响,有公认的性价比,有品牌溢价,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所谓自主品牌,靠买技术以及合资品牌做自主,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从资本关系上看,一定要是中资的,中资掌控整个产品研发和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品牌,按照国际惯例,归属自主品牌。比如、等归属的是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追赶先进国家非常困难。吉利之所以要买一个世界上有影响的汽车公司,出发点有两个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潜力很大,但技术和知识产权仍面临强大挑战;二是中国汽车品牌附加值较低,无法在世界上立于强者之林。中国公司虽然努力在成本和质量上形成竞争力,但从来没有改变一个基本看法即使中国汽车企业尽了最大努力,质量提高了,成本控制好了,但知识产权和品牌难以逾越,需要多少时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法断定。
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作为企业,如何策应中央号召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左延安代表说,其实,就是由过去单纯依靠获取制造利润,向获取技术和品牌利润转变,由品牌溢价来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让中国得益,让老百姓得益,而不是依靠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
左延安代表说“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事实证明,你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只能站在产业低端,你就做不到经济转型,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左延安代表分析说,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动机、整机等传统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和欧美国家相差无几,自动变速箱以及一些电子和电控技术,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与欧美和日本汽车企业相比,也都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车企虽然善用“拿来主义”,但仅仅依靠企业自身,也无法消化吸收其核心技术。吉利集团的研究报告称,沃尔沃是全球汽车企业20强之一,一度曾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赶超。即使到了福特公司因连年亏损出售沃尔沃的今天,十年间花了200亿美元在研发上的沃尔沃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安全技术。
李书福委员说,尽管吉利把沃尔沃买下来了,接下来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沃尔沃的国产化、两个市场的开拓,靠吉利汽车单独的力量没法达到最佳效果,也没法把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转化为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优势。
汽车业加快转型升级 尚需政府引导
要和世界汽车强国缩小差距,除了企业自身努力,提高研发能力外,代表和委员认为,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左延安代表建议,应尽快打造一个研发共用技术的平台,增加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研发能力。目前中国靠某个企业个体,根本无法与欧美、日本汽车企业在研发技术方面匹敌,建议以行业协会或者企业联盟合作的方式,发挥抱团作用,适当分工,国家在财政金融两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左延安代表告诉记者,类似联合研发的合作模式,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了,比如丰田和通用的联合开发,欧美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等。,中国车企就很难在这方面开展联合,江淮这几年搞DCT(双离合器变速箱)寻求联盟合作却困难重重,有些企业没有积极性。因为压力不一样,动力就不一样。有些国有企业靠国家资金扶持,没有生存压力;有些民营企业则是精算化管理,短期内看不到受益,不愿投入,只想别人研发了直接拿来用更实惠。各打各的算盘,不同的领导团队,价值取向就不同,自然无法合作。,需要国家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推动。
左延安代表建议,如果国家出面组织,强度和力度会更大,但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分享为纽带,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合理分工,可设几个大专题,共同投入,成果共同分享。“传统技术有些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家都已经搞出来了,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些核心技术通过我们自己的研发把它拿下来。”
李书福委员认为,像沃尔沃这样的交易完成以后,如果要在中国落地生产,需要政府支持。只有在国内落地生产,才能提升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培养汽车零部件,才能提升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如果不在中国落地,就变成纯粹的财务投资。所以,应当从国家层面来考虑沃尔沃落地布局。“这件事,一个人,一个企业做不了,需要国家来做。”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