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上海地铁十三号线淮海中路站,一台安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绿色小箱子悬挂在站台层醒目位置。
今年春节过后,不少上海市民在上海地铁几个人流较大换乘站发现,站内开始出现标注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设备。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世纪大道站、龙阳路站两个站点的AED仪器已经安放到位。以龙阳路地铁站为例,该站共配备有4台AED,仪器放置在一个透明的急救箱中,上面标注有醒目的AED字样。据了解,上海地铁站安放的AED仪器来自美国医疗器械厂商美敦力。
AED是一种急救设备,可以为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帮助发生心室颤动的病人恢复心律。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心脏猝死的发病率达900万例,中国每年约1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目前中国每10万人中平均有41.84人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4.4万人/年,其中15%的死亡案例发生在公共场所。
澎湃新闻了解到,近两年上海正在加强对公共场所AED的投放。2015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试点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公益项目”,在全市交通枢纽、教会机构等公共场所设置31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最新实行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也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目前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均能够提供经认证的公共场所AED位置信息,人们通过手机APP可以直接查询到离自己最近的AED所在位置。
截至去年年底,红会系统在上海市已设置603台AED。,上海市教育、卫生等有关单位也在设置,目前上海市AED数量有望超过1000台。
全球主要AED制造商、上海光电副总经理宫崎诚治向澎湃新闻(.thepaper.)表示,上海的AED配备在中国已经走在前列,但相比日本普及率还有待提高。根据统计,日本是每10万人口配备的AED数量超过200台,全日本AED存量超过50万台。
中国急救培训和赛事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创始人兼CEO陆乐向澎湃新闻表示,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核心数据第一,俗称猝死的心脏骤停80%以上都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第二,发生‘猝死’后,每一分钟救活率会降低7%-10%。AED是医学界公认的有效手段,如果在4分钟内使用AED,救活率在60%以上。这么短的生命窗口时间内,医生来不及赶到,只有依靠公共设施中的AED,才可能提高救活率,挽救生命。“陆乐说道。
不过,陆乐强调,尽管公共场所AED的数量在增加,但公众对于如何使用AED仪器的认知度并不高。“在上海迪士尼等不少场所的AED箱子上都会注明‘仅限医务人员以及在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面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使用’。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明是十分必要的,AED虽然使用方法并不难,只要经过数小时的培训,普通大众都能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但一旦使用不当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陆乐还补充说道,除了需要加强AED使用方面的科普之外,公共场所对于AED仪器的保管方式和维护能力都需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