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让人们愤怒、恐惧、迷失。公众该对所有疫苗失去信任吗?专家解读有关疫苗的14个基本知识,为你拨开迷雾,解除疑惑。
解读专家:高 福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甄二真 (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医学部主任)、胡云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这两日,随着《疫苗之王》的刷屏,公众在种种有关疫苗的信息中愤怒、恐惧、迷失。其实,2016年的山东非法疫苗案,也曾在公众中引发类似恐慌。当时《科技生活》周刊曾刊发有关疫苗的14个基本知识,拨开谣言与真相混合的迷雾。
<1>
什么是疫苗的防御原理?
人体免疫系统就像一个设防驻扎的军营,时刻防备敌人入侵,这个敌人就是常说的微生物或其毒素、酶等。一旦敌人进入军营,士兵会迅速发现敌人,并尽快将其清除出去,进而也记下了敌人的外貌特征和清除方法。如果同样的敌人进入,士兵会根据既往经验迅速做出反应,清除敌人,这个过程就是免疫应答反应。
疫苗就貌似军营的演习活动,伪装敌人或者主动找敌人,进行入侵演习,士兵会将其迅速清除,并获得该“敌人”的外貌及清除方法。一旦真正的敌人入侵,士兵会根据演习既往经验,迅速做出反应,清除敌人保护军营安全。
简而言之,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这种预防性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
疫苗的制备过程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进入人体恰恰就像个“召唤者”,能动员我们的免疫系统对疾病产生应答。疫苗的免疫应答原理是通过疫苗中含有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物质、特殊抗体等,使人体获得抵抗病毒的能力;当人体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体的伤害。
<2>
疫苗分为哪几类?
从疫苗的概念里,不难看出疫苗的种类繁多。疫苗主要分为三大类: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新型疫苗。
一、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灭制成。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死疫苗在人体内不能繁殖,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减毒活疫苗,是人为使病原体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活疫苗在体内有繁殖能力,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效果优于死疫苗。
类毒素,是将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类毒素在体内吸收慢,但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制剂、单克隆抗体制剂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三、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大多是采用区别于传统灭活、减毒的新技术制成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3>
疫苗为何要冷藏运输?
任何一种疫苗的核心关键,就是它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部分。为了保证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大部分的疫苗都应该被贮存在 2~8 ℃ 的恒温环境里面。
不论是高温还是冷冻,甚至长时间的光照,都有可能影响疫苗的效力,甚至导致疫苗失活、无效。
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疫苗中的活菌要保持活性,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疫苗运输全程要求冷链运输。现在生产的疫苗主要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一类是裂解疫苗。两种疫苗管理必须全程冷链,有些裂解疫苗可以常温运输24-48小时,但除非在当地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才考虑,否则不允许常温运输。
<4>
疫苗无效或过期有什么危害?
一般情况下,如果疫苗过了有效期,就不能再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失去效果,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变质的、无保护性的过期疫苗危险之处在于会延误接种群体的治疗,致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无抵抗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危害人的身体,导致疾病爆发。
比如此案件中提到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无效疫苗后,接种者就无法防止感染,这就可能会危及生命。因为,狂犬疫苗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错过时机,就难以补救。而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对于甲肝、乙肝疫苗,人在接种无效疫苗后会认为自身已经有抗体,从而忽视自我防御,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如果怀疑自己接种了无效甲肝乙肝疫苗,可以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抗体,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接种。
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通过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 从事疫苗经营的药品批发企业活动的,应当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和制度,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对于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要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针对山东疫苗案暴露出的问题,2016年4月25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公布实施,改革二类疫苗流通方式,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编者注)
<5>
疫苗有什么不足之处?
病毒、细菌都可能发生变异,自然变异是非常缓慢的,其抗原性不会完全改变,所以大多数疫苗都是在一定时间都有效的。有的病毒,如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每年流行的流感都可能不同,疫苗也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由于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的发现和研制成功是人类攻克流感进程中一个重要事件,至今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虽然流感疫苗技术革新很快,但能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接种后不良反应而已。流感疫苗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没有改变,依然很难跟上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
流感病毒有“抗原漂移”变异的特性,即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毒会有持续性的小变化。这种小的变化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被同一病毒源感染的两个人,他们所携带的病毒就可能已经与病毒源株不同,而变异成为新的流感病毒了。而随着新的病毒株出现,针对旧病毒株的抗体不会识别新的病毒,这时就会再感染新的病毒。流感疫苗只能跟随着病毒的变异而改变自己的抗原特性。病毒不停变,疫苗就只能跟着病毒转。
,人们想要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需要每年接种不同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正式启动了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在世界各国建立流感监测中心。从此,每年WHO都要汇总全球各地流感病毒毒株的流行情况,然后分析下一年各地区可能流行的病毒类型并提前6个月公布结论,全球各地的厂家则以此为依据生产疫苗。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监测网络目前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并不能保证在病毒致命变种一出现时就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而且也并不能完全预测某一地区真正会出现流行的病毒株。
多数时间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会在每年流感易发季节根据这种预测制备“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为人群进行广泛免疫,从而达到防止流感大流行的目的。如果这一地区流行的确实是该种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就能显现;如果来的是其他变异病毒株,那么疫苗就无法发挥作用。
<6>
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吗?
疫苗上市之前需要经过临床试验,只有它对人群的保护效果远远大于不良后果,才有可能被批准上市。和药物一样,不同的疫苗也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疫苗反应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在注射疫苗后,人体可能会出现发烧、哮喘等过敏反应。这种副作用,有个专业术语叫“超敏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由于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经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预防接种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低热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一两天即可自行恢复。出现较严重的反应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疫苗接种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现结果为两方面:一是免疫防护作用;二是免疫损害作用,包括引起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是人体接种疫苗后30~60分钟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是人体接种疫苗后48~7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皮肤多形性红斑等。
规避这类反应的主要措施是必须由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的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乡、镇卫生院等。对接种者严格控制各类疫苗的禁忌证。
免疫接种禁忌者包括:患有急性疾病者、免疫功能改变者、既往接种有不良反应者、神经系统疾患的患儿、重症慢性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对疫苗中成分过敏者)等。处于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妊娠期等时期应暂缓接种。
尽管如此,与不接种疫苗导致患传染病的风险相比,接种疫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极低。
<7>
要不要打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可能会出现的传染病的发生,对健康人能起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但对有疾病的孩子,如果强行接种疫苗虽然有的可以产生微弱的抗体,但不足以抵抗疾病的侵袭,却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在有明确禁忌症存在的情况下,确实不能接种疫苗,家长一定要向医生主动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而不是一味拒绝接种疫苗。
因为不接种疫苗的后果很严重。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1/4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而接种的效果则有目共睹:1992年前,国内15岁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接近10%,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后,这个比例下降到3%左右。只不过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的,它产生的效果不像药物那样容易被个人感觉到。
美国在60年前也曾因脊髓灰质炎疫苗事件发生过疫苗危机。尽管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疫苗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测试,美国社会还是有许多父母对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心存疑虑,甚至丧失信心,近些年“反疫苗运动”在美国社会呈上升趋势。
麻疹和百日咳都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性疾病,200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宣布消灭麻疹,,2014年12月,美国加州爆发麻疹疫情,近百人确诊麻疹。近日,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众多研究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的美国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爆发事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世卫组织通报指出,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儿童面临的风险在于缺乏对疾病的预防能力,这也是接种疫苗的目的。
<8>
国家为什么要对疫苗分类?
国家免疫规划不仅要根据一个国家的疾病流行趋势制定,也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情况而定。《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第二条规定: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一类疫苗常见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百白破及乙肝疫苗等疫苗,能防治结核病、小儿麻痹症、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乙肝等疾病。这几类疾病传染力强、危害严重,所以国家强制在儿童中广泛接种,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国家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会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二类疫苗需由家长支付疫苗费用,又称“计划免疫外疫苗”,常见包括风疹、麻腮风三联、水痘、肺炎球菌、流感、甲肝疫苗等,共有三四十种左右。
疫苗很多,政府之所以没有强制全部孩子都去接种二类疫苗。这是因为由于地域性差异,有些疾病在某些地区不存在;有些属于地方或局部流行的;有的虽然流行普遍,传染性也强,但属于自限性疾病,且危害性较低;第四,有些疫苗效果不十分肯定,还不提倡普遍接种;还有些疫苗价格较贵、产量有限,比如肺炎疫苗,还不能保证给全部孩子实行免费注射。
<9>
儿童常见一类疫苗有哪些?
一类疫苗常见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百白破及乙肝疫苗等疫苗。
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预防乙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作用;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三联疫苗, 由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宝宝8个月时,由母亲传递给婴儿的麻疹抗体逐渐消失,而使婴儿对麻疹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必须采取人工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使婴 儿体内经过一次轻微的麻疹病毒感染,从而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对麻疹生成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般可持续3-4年。
<10>
儿童常见二类疫苗有哪些?
二类疫苗中有许多疫苗(如肺炎疫苗、水痘疫苗、HIB疫苗)被证明预防疾病的效果良好,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纳入免费范围,在我国也建议接种。二类疫苗需由家长支付疫苗费用,又称“计划免疫外疫苗”,常见包括风疹、麻腮风三联、水痘、肺炎球菌、流感、甲肝疫苗等,共有三四十种左右。
比如,水痘疫苗针对的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水痘可引起宝宝发烧及皮肤长水泡、脓泡,还可能造成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或是并发细菌感染;,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5岁以下尤其是2个月~2岁的宝宝容易感染。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11>
二类疫苗都要打吗?
疫苗种类很多,除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必须接种外,二类疫苗选择要考虑以下方面,比如地域性差异,当地是否出现某种传染病流行;以前是否接种过疫苗,不必重复接种;是否属于重点保护人群,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重点保护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7岁以下的幼童和体弱多病的人;有无接种禁忌症;是否处于疫区,例如出血热疫苗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区和要前往疫区的易感 人才需要接种;家庭经济状况,有些疫苗价格较贵、产量有限;有些疫苗效果不十分肯定,还不提倡普遍接种,如伤寒、痢疾等疫苗;有的对健康儿童并无大碍,只对体弱多病的儿童造成威胁(如流感、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还有的传染病与人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狂犬病虽然病死率极高,但只要不养狗和猫就不易被感染。水痘等。
所以,目前这些疫苗还属于家长自由选择,自费注射的部分。到底您的孩子需要接种哪些二类疫苗,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医生商量。,所有的疫苗接种后都有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所以,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需要给孩子接种的。
<12>
适合成年人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成员,更需要受到保护。虽然预防接种绝大部分在幼儿时期均已完成,但成人阶段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在幼儿时期某些疫苗漏种,幼儿时期虽有接种但抗体消失,或原来就未产生抗体;或在某种环境下,如非幼儿时期的例行预防针,但对成人阶段高危群体有接种必要;旅游或出国前的特别考虑;因工作需要前往疫区工作等因素;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等特殊职业的高危群体更应当接种。
在疾病流行期、机体处于特殊状态或特殊工作需要时,以下疫苗常可被推荐成人使用。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水痘疫苗、白喉破作风疫苗、白喉疫苗、伤寒疫苗、风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疫苗、狂犬病疫苗、黄热疫疫苗、日本脑炎疫苗、鼠疫疫苗、霍乱疫苗和疟疾疫苗等。
<13>
二类疫苗来源和使用存在问题吗?
这次事件未冷藏疫苗销往了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已曝光的地区包括湖北、安徽、广东、河南、四川、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这次出问题的都是第二类疫苗,而平时儿童必须接种的那些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
根据现有的报道,被查扣的疫苗为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包括儿童用脑膜炎、水痘、脊髓灰质炎、口服轮状病毒、成人用流感、狂犬病、甲肝、乙肝等疫苗共计25种,100余箱20000余支。,还查缴了一些免疫球蛋白等其他生物制品。
据报道,自2010年开始,嫌疑人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就已经从事疫苗的非法经营。也就是说,2010年之后在以上18个省市接种的25种疫苗,可能存在违规储存的问题。
中国的一类疫苗(国家免费接种)是集中招标,二类疫苗(居民自愿自费接种),比如狂犬病疫苗等,是自由流通,二类疫苗处于商业和疾控机构供应疫苗,这两种混合式流通模式。
据了解,由于二类疫苗属于计划外疫苗,各地对其销售和管理并没有特别强制性的规定,造成基层卫生单位疫苗来源和使用非常乱。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院、乡镇卫生院甚至某些个体医生,从疫苗贩子手中随意购进,给制造并贩卖假疫苗,提供了空间。
实际上,国家对于疫苗的监管,远甚于普通药品,任何一个疫苗从生产开始都要批批检,层层检,检验合格之后才能上市。而疫苗进入接种点之前,接种点都应该当场对疫苗进行验收,温控记录不合格、没有运输资质和批发资质的企业所送来的疫苗,是不能进入到接种点的。保证疫苗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是专业人士和监管者的责任,作为普通公众,只要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就无需过分担心。
<14>
某媒体拍摄了一组疫苗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反应照片,引发了现在“闻疫苗色变”的这种恐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疫苗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
假如疫苗失效了,但它并不是往里面加了毒品、坏东西,它是没在冷藏条件下存放,相当于打了疫苗不管用,而不是由于疫苗引起什么坏的效果,所以媒体报道的情况跟这次事件是两回事。此次问题疫苗事件,是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卖失效的疫苗要追求其法律责任。但疫苗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过期没有任何反效果。
疫苗对人类的保护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打疫苗不同的个体反应不一样,包括乙肝疫苗,大概有10%的人对乙肝疫苗没有反应,就是打了等于白打,这是个体差异。但个体差异的机制是什么?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研究清楚。,个别人打了疫苗以后会有副反应,但这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种副反应还会出现极少的死亡事件。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这在医学领域是正常的。
,个别情况下也有疫苗的偶合反应。偶合反应就是打疫苗的时候,某个人正好得了某种病,而这种病跟疫苗会有相互作用导致死亡或致残,还有,个别人会有一些过敏反应。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打疫苗是为了防群发疾病,而不是个体疾病,好比如果五万个人打疫苗出现一个人死亡,但如果不打疫苗,在严重的疾病威胁下,可能出现五万人死亡的情况。打疫苗可以预防疾病,这一点不能怀疑。在此次事件中,有些情况被偷换了概念,把个别极端异常反应和偶合事件等同于疫苗本身的问题,这完全是两回事!
各类疫苗接种指南
▼
参考资料来源:《接种疫苗早知道》、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之声、知识分子、大众医学、医学美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