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速企稳,全球贸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集装箱市场环境回暖升温,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增速表现亮眼,2017年全球前20的集装箱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5亿TEU,同比增速为5.6%,远高于去年1.7%的增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港口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44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分别为6.4%和6.3%,完成货物吞吐量分别为86.25亿吨和40.19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0.02亿吨,同比增长5.7%;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至2.27亿TEU,且增速明显快于货物吞吐量6.4%的水平。以上相关数据与2016年同期增速相比,明显加快。
2018年一季度,行业整体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9.9%, 不过2018年开始上港集团对邮储银行的投资从成本法核算转成权益法核算,估算一季度邮储银 行投资受贡献了6.8亿净利润的增量,剔除该影响,2018年一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8.9%,未能延续2018年的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吞吐量增速放缓以及按国家发改委要求部分港口下调了外贸集装箱装卸费率。
在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上,交通运输部此次公布的12个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港口排名与去年未发生变化,且增速全为正。其中,上海港超过4000万TEU,达4018万TEU,同比增长7.7%,稳居全球第一;深圳港2017年完成箱量2525万TEU,同比增速仅为5.3%,排名第二位;宁波-舟山港仅以61万TEU的略微差距,屈居深圳港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宁波-舟山港2017年度增速高达14.3%,远高于深圳港5.3%增速,2018年或反超深圳,成为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其后4至12位的排名,分别为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营口港、苏州港、连云港港及佛山港。
港口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上80%的货物都是要靠港口来运输的。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目前中国的港口建设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比较优势,技术水平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为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支点,成为另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近年港口行业投资规模负增长,但新增产能仍维持高位,产能过剩较为突出,沿海港口泊位大型化趋势更为明显。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出海建港脚步越走越稳。近年来,一大批由中企承建的海外港口项目开始落地。中国交建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了一百多个深水码头,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
中国港口不断走向世界,带动的是中国建设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这包括从设计到建设到设备再到管理等多个方面。
,我国港口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加强与国际传统优势港口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和标准制定能力建设。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港口发展而言是机遇期。有机遇,就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