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上海人“逼疯”的垃圾分类,在国外是怎么

最近的上海人,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

还要每天经受两次来自社区老阿姨的灵魂拷问“侬是什么垃圾?”

1

根据上海市发布的《垃圾分类处理条例》,7月1日起,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这项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一出,上海市民瞬间沸腾。“#快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居民#”这样的垃圾分类话题接连几天化身热搜体质,冲上热搜榜前三。

为了迎接这场垃圾分类大战,上海市民甚至拿出了冲刺高考的“狠劲”来恶补垃圾分类知识,每天嘴里还念念有词小龙虾是什么垃圾?猫砂是什么垃圾?装湿垃圾的垃圾袋是什么垃圾?

在宣传垃圾分类方面,上海人民也是拼了。不但有“垃圾桶变奏曲”、小猪佩奇版分类指南、垃圾分类版《卡路里》、垃圾分类版《上海滩》,还有垃圾分类歌《龙虾论剑》……


,上海垃圾分类成为一场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幼儿园小朋友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型专业课考试。

从现实情况来说,当人类解决了吃饱穿暖以后,一定更有意愿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从而让环境变得更可持续,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中国目前面临的垃圾困局十分严峻。

以上海为例,上海平均每天产生近2.7万吨生活垃圾,每两周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而放眼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垃圾分类和回收便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破解“垃圾围城”和促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上海垃圾分类新规之严及复杂惹得很多市民吐槽和抱怨,但新习惯的形成会成为一种更加文明的自觉行为,受益的会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1

其实,我国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在这垃圾分类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瑞典等等)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其中有些做法相当成熟并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

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培养国民垃圾分类--瑞典

我们先来说说瑞典。

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瑞典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1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吃完饭后,居民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然后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这些生物可分解的剩菜残羹会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服务者来收集。

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

对于没有被收集的垃圾,瑞典政府在大多数的社区设立垃圾收集中心,在其中放置许多标有颜色标识的垃圾容器,以方便人们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专用的垃圾容器。

对于那些偷懒不愿意去分类的人,瑞典政府重新设计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小孔状的,把扔硬纸盒和纸板箱的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的。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在瑞典,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瑞典的回收体制主要分为以下流程,消费者对垃圾进行清洗、分类并将其运送到收集中心,然后由政府委任的垃圾收集服务者将其运送到区域中心, 在那里垃圾将被回收利用,未回收利用的垃圾则被运到集中的回收工厂进行再生利用或焚烧,剩下的垃圾将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你购买饮料时,除了饮料价格外,你还必须按照包装上标签标识的押金额支付押金。饮用完后,你只需将饮料瓶投入超市门口的专用回收机器,按下按钮,就会有收条打出,凭此收条可在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

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垃圾分类--日本

与瑞典不同,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是通过父母言传身教。孩子们从懂事开始,就会在父母的教导下严格遵守这些规则。

如果你不严格的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在以住宅团地为单位的区域社会,落下个“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那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1

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在细节上稍有不同,但上面都详细描述哪些属于可燃垃圾、哪些属于不可燃垃圾、哪些是资源垃圾,以及各类垃圾的清运时间。

以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地区为例,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清运可燃垃圾,周五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清运不可燃垃圾,周日收集大件垃圾。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

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后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垃圾箱前,从袋中一件件地掏出垃圾,经确认后分门别类地扔入垃圾箱。

对普通人来说,垃圾分类时都会碰到的难题是各种废旧物品、包装容器到底属于哪一类垃圾。在这方面,日本人也做得相当细致。许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都会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甚至会附一份详尽的分类列表,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分属都列得明明白白。

在日本,丢垃圾还充满了人文关怀。

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丢弃的废电器,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我是不要的”;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清洗干净后扔掉的;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过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空,防止出现爆炸现象。

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旧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榜样的力量就会铸就他一生的习惯。

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在1965年,各市便成立垃圾处理中心。据统计,目前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5.6%,成为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1

如今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成熟,归功于其完善的立法。据不完全统计,德国联邦和各州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这些法律均是德国各级政府为适应不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所制定的。

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利用,光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的配套设施。

总的来看,德国的垃圾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等,每一种垃圾都有一种代表颜色。在德国所有的住宅小区或者住宅楼中,都配有基础的三种垃圾箱,分别回收有机垃圾、轻型包装和纸制品。

所有的居民都会在家中对这三种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箱。而在每个街区,都会有专门用以回收玻璃制品的垃圾箱,往往有绿色、棕色和白色三个颜色,用以回收三种对应颜色的玻璃瓶。至于类似于装修材料之类的其他生活垃圾,则往往需要自行丢弃到指定处理地点,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请垃圾处理公司上门回收。而在德国所有公共场合,也都设置有分类垃圾箱,方便行人在丢弃垃圾时直接实现分类丢弃。

而在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德国引入了经济杠杆,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德国还狠抓垃圾分类教育。在德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就被教育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到了小学,学校往往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正是这种从小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民众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与瑞典一样,德国也实行“押金回收制度”。为了提高对塑料瓶回收率,德国企业对塑料瓶收取高昂的押金,购买一瓶售价0.5欧元的矿泉水,往往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塑料瓶押金。每家超市都设有塑料瓶回收机,只要把喝空的饮料瓶扔进机器,就能退回先前支付的押金。

结论

其实,无论是瑞典、日本还是德国,它们的垃圾分类从推出到成熟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之所以走向胜利还是在于国民们将心底的那份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

在我国,如果要改善我们的处境,须从改变我们的观念开始,最终回归到强有力的行动中。对于方兴未艾的垃圾分类,如果没有真正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只是说说而已,垃圾分类势必行之不远。

但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北京同城快递,同城急送,杭州同城快递,同城配送,郑州同城快递,同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