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的物流服务行业,其服务不仅满足了企业复杂多变的物流需求,更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如同其他业务合作一般,由于合作双方在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物流服务合作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物流企业的风险源于多方面,既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此,我们重点讨论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若出现独家物流供应商,由于供应商服务地域和能力的局限性,可能会给某些区域的服务带来风险。
2、委托代理机制固有的信息风险: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基石。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若企业选择了不恰当的合作伙伴,不仅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失去其他机会,抑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增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
3、企业文化差异: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分歧,从而影响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
4、IT技术缺陷: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这些技术上的短板都可能限制供应链物流效果的发挥。
5、信息传递问题:随着供应链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供应链上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信息传递的延迟会加剧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风险。
6、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的高速增长可能导致商场物流供应紧张,影响企业的正常物流服务;而经济低迷则会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还有交通事端、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不可预见的因素,甚至政治因素、战争等都会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正常运作。
7、协作管理问题:不现实的期望和服务要求、双方缺乏共同利益和目标、高层支持不足、权力不平等、成本与定价不合理、缺乏信任与沟通等,都是导致第三方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合作失败的原因
合作失败往往源于以下原因:
1、物流服务供应方无法获得预期利润。当物流服务供应方无法获得预期利润时,可能会降低服务水平,并要求增加服务费用。这往往导致物流服务需求方对供应方的不满,若这种情况不能及时通过协商得到解决,最终可能导致合作的破裂。
2、物流服务供应方承诺过高却无法兑现。如果物流服务供应方无法兑现其承诺,不仅会导致需求方的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受损,还可能产生所谓的“一损俱损”的局面。
3、物流服务需求方管理人员存在隐性抵触情绪。物流合作会对物流服务需求方的内部运营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可能需要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如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直接影响了某些部门或人员的直接利益,因此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合作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对物流管理和合作的影响不容忽视。
4、物流服务无法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在物流合作中,如果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或者虽然购买方认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能直接和及时地控制物流服务质量,这就可能导致服务无法满足最终客户的需要。
5、协议导致利益损失,缺乏终止条款。如果物流合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当合作因管理变化或外部环境改变而需要终止或大幅调整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纠纷。在签订协议时,双方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安排。
为了确保物流管理的长期、高效和成功实施,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估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防备物流风险的策略与艺术
面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复杂需求,如何有效防备潜在风险成为了重中之重。以下是对防备危险的一些深度分析和创新性的策略。
一、策略组合供应商方法:为了满足企业物流办理事务的需求,企业可以巧妙地选择不同区域的第三方物流伙伴,避免依赖单一供货商带来的风险。通过这样的组合方式,企业可以灵活应对不同区域的事务需求,有效减少物流风险的发生。
二、构建信息沟通桥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办理信息沟通渠道。这一渠道可以实时追踪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库存、物流指令的执行状况以及物流费用等信息,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透明度,从而精准地预测并控制风险。
三、培养正确的协作观念:第三方物流不仅仅是交易关系,更是战略协作伙伴。对于企业而言,选择第三方物流不仅能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等归纳成本,还能让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灵活性等。物流企业也能从中获益,实现共赢的目标。
四、明确职责与绩效评价: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是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在协商协作协议时,物流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物流服务需求方在流程和体系的规划上起主导作用,而物流服务供给方则在这些活动的执行上表现出色。绩效评价的办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五、建立开放式沟通机制:在一个制度化而又轻松的环境中,双方能够坦诚沟通并及时解决协作中的问题至关重要。采用多种方式如日常电话交流、客户服务代表或管理人员的电话会议、相互访问、定期绩效评价沟通等进行开放式沟通。
六、应急方案准备: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要有充分的预备。应预先制定应对策略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作业流程,建立专门的处理小组来应对可能的危机。
七、清晰协议停止条款:一方面,当协议中的某些情况出现征兆时,双方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理性谈判,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合作;另一方面,协议停止条款也能有效约束双方的合作行为,鼓励双方为了长远利益坚持长期合作。加强对物流合作的危险管理是实现长期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领域,我们需要构建包括激励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任机制和谈判机制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物流风险挑战,确保物流管理的长期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