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早期恒星空岛的两步形成模型,这一模型能够解释恒星空岛内外挥发物、同位素含量的年代和分裂情况等几个关键特征。该模型的构建基于细致的研究观察,为理解恒星空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项研究于最近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陨石的精细测量发现,恒星空岛内部和外部由两个截然不同的物质库构成。雪线的迁移过程——即含有水汽和固体冰区域间的边界先向外再向内移动——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微行星种群。
内侧的类地原行星在很早的阶段就开始吸积,随后被内部强烈的放射性衰变加热,使其变得干燥。这一进程将内侧干燥的行星族群与外侧湿润的行星族群区分开来。这两个独特的行星族群通过周围的行星盘吸积或相互碰撞来增长,拥有不同的物理演化模式。
这一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太阳周围原行星盘的天文观测结果相吻合,证实了形成较早且干燥的内恒星空岛和形成较晚且潮湿的外恒星空岛在演化过程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一研究成果由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取得,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太阳系及恒星空岛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