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前的一天,下午4点20分,目送一个孩子离园后,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川青幼儿园园长戴海兰回到办公室,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开始了假日离园前的一次环境检查。
幼儿园里此刻已安静下来,无论是室外的生态种植区、运动区,还是室内的游戏区、厨房、功能室……一切都井然有序。
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曾经让戴海兰热泪盈眶,即便到了今天,依然使她激动不已“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没想到我们的幼儿园会有今天!”
戴海兰的感慨,源于川青幼儿园曲折的命运;而它的背后,是高邮28所幼儿园苦尽甘来的故事……
一所乡村园的起死回生
临泽镇位于高邮东北角,是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川青幼儿园建于1983年,2002年因为改制成为一所民办园。园里的13位教师均股承办,有限的师资与财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所园的发展。当时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原来的小学用房,两栋砖瓦房破旧不堪,园里唯一的一座大型玩具,就是院子里的老式滑梯。
“13位教师中只有两人有教师资格证。生源不断流失,最难的时候,全园只剩下几十个孩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戴海兰直摇头。
2014年底,川青幼儿园被政府成功回购,这让已经在川青工作了30余年的戴海兰看到了希望。第二年,高邮市教育局和临泽镇政府共同出资300万元,在原地新建了幼儿园。
建成后的新园,室内空调、钢琴、投影仪、消毒柜配备齐全,每间活动室玩具充足,厨房间干净敞亮,室外四季都有绿树红花,其建筑面积、绿化面积都高于省优质园标准。,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得到显著增强,专职教师持证上岗率100%,大专达标率100%。2016年12月,川青幼儿园以34个A的好成绩成功创建成省优质园。
据戴海兰介绍,目前,在园教职工共19人,近100个幼儿分为4个班,每班两教一保。“因为办学条件好了,家长外出打工,也愿意把孩子留在家乡。有几个原本跟着家长在外地上学的孩子,现在也回来了。”
从80%到14%的努力
在高邮,因为政府回购而重新焕发生机的幼儿园,远不止川青一所。2010年时,高邮的民办园比例高达80%。其中,部分民办园因为人力、财力不足,办学条件停滞不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十二五”期间,高邮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借着这股“东风”,市委、市政府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了“教育强镇”评估指标体系,与乡镇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一同部署,协同推进,并先后出台了《高邮市关于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意见》《高邮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高邮学前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据高邮市教育局局长陆鹏海介绍,一方面,他们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民办园办学,在资格准入、政策扶持、师资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对公办园、民办园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发展陷入困境、持股人有意愿退出的幼儿园,他们建立了县乡财政各50%的分担机制,加速回购。
陆鹏海向记者罗列了一组数据近10年来,高邮政府回购改制幼儿园达28所,总投入7000多万元。如今,民办园的比例由80%下降到14%。目前全市50所成型园中,仅有民办园7所,其中4所为普惠园。“我们力争,到2020年,95%的幼儿可以在公办园就读。”
“内外兼修”赢得口碑
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的推进。其中,既包括园舍的新建、整修,各种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有配套管理的完善、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实施的引领等。
“回购的幼儿园,是我们重点扶持的对象,我们会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的照顾,使这些幼儿园‘内外兼修’,让老百姓放心。”高邮市教育局小教科副科长陈玉说。
界首镇幼儿园是第一批被回购的幼儿园之一。园长时红霞坦言,除了政府出资新建了两幢教学楼,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外,她感触最深的,就是园内教师精神状态的变化。特别是2014年江苏启动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后,作为首批试点幼儿园之一,时红霞带着副园长蒋兆伢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省各地,学习、培训、参观……带回最新的理念,与园内其他教师分享。
办学条件好了,待遇提升了,教师的干劲十足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园本教材、创设精品课程……幼儿园的口碑越来越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目前,我园一共有17位专任教师,其中9位教师在编,蒋兆伢还成了市教育局幼教兼职教研员。”时红霞说。
卸甲镇伯勤幼儿园园长张克娟也有着相同的感触。自2014年回购之后,这所幼儿园有3位教师进编,张克娟把它归结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必然结果。“得益于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我们在教师培训这一块儿也敢花钱了。”张克娟说,“现在,我们教师每年人均培训费超过了500元,虽然不算多,但与过去比有了很大增长,我们很满足。”
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秦金星 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