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南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一项伟大的天文工程破土动工,这里将崛起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这个偏远小镇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克度镇。在这里,一颗关于“星空”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布依族少年刘章韬,在这个天文工程的开工之时,正上小学五年级。当时,他对射电望远镜一无所知,更别说理解它的巨大价值和意义。随着班主任的讲述和学校的宣传画,他开始对这个神秘的“大锅”产生了好奇心。
刘章韬渴望解开盘旋在脑海中的谜题,于是他开始寻找一切学习的机会。尽管平塘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资源有限,但他依然把能看的天文书籍都看遍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章韬发现了电影《星际穿越》,被其中的天文理论所吸引。他意识到,用物理学研究天体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于是他决定将来要研究这些深奥的理论。
这个想法对于身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布依族少年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刘章韬心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像“天眼”的出现一样,谁又能想到这个能与宇宙对话的奇迹会出现在他们身边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眼”的竣工让平塘县掀起了一股天文热潮。尤其是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平塘县民族中学成立了天文社,吸引了600多名学生报名,相当于有1/10的学生都报了名。
天文社发起人之一的杨柱飞老师,是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心中早已埋下对天文的热爱。他感慨地说:“人的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啊!如今机会已经送到我们面前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随着“天眼”的影响和天文科普的普及,平塘县的学生们有了更多接触天文、了解宇宙的机会。学校组织观测活动、参观国际天文体验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天文的魅力。刘章韬也积极参与其中,站在“天眼”面前,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如今,平塘县的天文科普事业如火如荼,不仅让学生们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这个曾经偏远的贫困小镇,因为“中国天眼”的崛起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有限的资源下,学校依然大力支持社团发展,购买了天文方面的书籍和设备,包括两架天文望远镜。加上一位天文爱好者的捐赠,社团拥有了三架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这在贵州堪称一流的专业设备。
硬件配备齐全后,软件建设也紧随其后。天文社团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天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望远镜的拆装实操、户外实地观测以及专家讲座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鼓励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邓国滔,这位布依族同学,曾任职天文社学术部部长,他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自主授课让同学们积极搜集材料,制作PPT并上台演讲,内容涵盖太阳系八大行星、黑洞以及恒星的生命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自主授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户外实地观测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邓国滔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凹凸的月亮时,被其神奇与美丽深深吸引。每一次的学习和观测都让学生被浩瀚的星空和宇宙所吸引,更加坚定了探索未知的热情。杨柱飞和任川贵两位老师也在这些活动中更加坚信“兴趣与好奇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虽然天文知识看似与考试成绩无关,但它却帮助学生拓宽了眼界和格局。以前,平塘的学生从未参与过任何与天文相关的比赛和活动,也很少有机会与外面的世界交流。“天眼”的落成改变了这一切。国内外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频繁来访,平塘也因此建立了“中国天眼”少儿研学基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在这些机遇的推动下,平塘学生的脚步越来越快。他们不仅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还代表平塘参加了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刘章韬和邓国滔等天文社成员的成绩更是为平塘创造了历史。他们的成就不仅为自己争光,也为整个平塘县带来了荣誉。
“天眼”的影响力和天文的魅力已经悄悄改变了平塘学生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未来也将因此更加灿烂。刘章韬考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邓国滔也顺利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这只是开始,更多的平塘青少年将因为天文而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探索星空,播种梦想——平塘县的天文奇缘
来自平塘县教育局的数据令人振奋:2016年至2019年,这片土地上共有5名学生考入了天文学类专业,493名学生考入了生态、地质、环境、能源类专业,而他们的背后,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
刘章韬,一个从山里走出的孩子,对于“天眼”的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天眼”就如同在每个人心中播种下一颗关于科学和梦想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悄然发芽,默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引导他们走向深邃的宇宙。
刘章韬最崇拜的人是南仁东先生,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放弃国外高薪,回到祖国,倾注了人生的20年,投入到“天眼”的建设中。南仁东先生不仅克服了无数困难,还始终关心着贫困人群,资助了大山里的求学者。这一切,让刘章韬深受感动,也激发了他追求科学、服务祖国的梦想。
如今的刘章韬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打算竭尽全力地学习,从事天文研究。他的目标是要读研,出国读博,学习国外的先进天文知识,然后回国为祖国的天文事业贡献力量。
在平塘,像刘章韬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的心里都有一颗叫做“星空”的种子,这颗种子已经长出挺拔的枝干,准备迎接美好的未来。
我在平塘的几天里,深深感受到“中国天眼”给这座县城带来的巨大变化。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天文之城”。除了肉眼可见的发展变化,更为深远的是人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了。
平塘位于黔南地区,这里山高林密,少数民族众多。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中国天眼”的出现,让他们有机会和宇宙对话,打开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天眼”将天文带入这些孩子们的生命里,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热情去探究未知。我深信,将来的平塘会涌现出更多的天文学家、航空航天专家,也会出现一批天文老师、天文科普工作者。不同民族的人因为共同的追求走到一起,平塘也将成为一个天文人才之城、天文科普之城,为国家的天文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