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候鸟”创业双城记

原标题“科技候鸟”创业双城记

  九月一天,王胜彪的时间表如此安排七点,海淀科技大厦早餐;八点,为创业者开答疑解难的“烧脑”私董会;十点,出发去天津;下午两点,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接待3支创业团队。一切缜密而从容。

  “这几个月,习惯双城节奏了。”城际高铁上,这只“科技候鸟”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很享受。

  35岁的王胜彪所创办的砹立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提供发展加速、产业化落地等服务的机构,总部在中关村。“今年6月,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有了新基地。”中午十二点多,他已到达天津渤海湾西、三河入海口不远处的目的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幢砖红色独栋建筑,就是砹立方滨海协同创新基地,刚装修完毕。

  其实早在三年前,王胜彪就把眼光瞄准了天津。

  “那时,习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我们兴奋地意识到,这是机会!”

  机会来了,敏锐的创业者开始计算成本。“天津离北京够近,综合成本比北京低,更重要的是,有承接中关村高科技项目的转化空间和发展潜力。”王胜彪盘算。

  而后开启的一系列协同发展大动作,更成了王胜彪走出北京的助推器三地共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消除体制和制度障碍,促进跨地区合作……“再加上交通一体化,我们到天津又快又方便。”他终于走出了北京。

  2016年11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京津两市常务副市长任科技园领导小组组长。为了让中关村和滨海能够相互融入,滨海科技园还设立了管委会“双主任”,由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滨海新区区长共同担任。

  “中关村和滨海的合作,这下可是动真格的了。”创新的“双主任”等管理机制让王胜彪意识到,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往外“飞”了。他开始着手,准备跟着这股东风,一起飞往滨海。

  “中关村最宝贵的,是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套适合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生态系统。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就是希望在滨海打造一个类中关村的生态系统。”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的话,让王胜彪心里愈发有了底气。

  今年初,来自中关村的8人小分队组成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的运营团队,之前他们已有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成熟科技园区的丰富运营经验。,中关村管委会组织众多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创新主体相继来到滨海。

  王胜彪,也终于在滨海安了新家,并带来了多支北京的创新团队。

  国庆假期前一周,他在滨海又迎来了一批“娘家人”——近20位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中关村高端人才组团来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交流对接。过去几个月类似的活动已经举行了20多次。

  作为“打前阵”率先来到滨海落地的企业代表,王胜彪现身说法,向中关村来的企业家、科学家们讲述起双城创业的好处来。“欢迎你们来滨海,这儿以后是我们的新主场喽!”

  令王胜彪感到欣喜的变化还在科技园发生着。虽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却能为当地培训人才、为创新提供源源驱动力的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来对接了,“企业以后招聘本地人才更方便了!”他感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也来了,不管是砹立方的入驻团队,还是其他的园区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方便地发布实验需求、寻求实验科技服务。

  最近几周,他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邻居们又多了起来。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在离砹立方不远的地方相继落成。随着北京科技研发优势与天津制造业优势的进一步融合共享,京津双城记还将诞生更多的美妙故事。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