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返璞归真的气质,正是这份殊为可贵的静气与专注,这份“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成就了那一代人的大写人生,换来了中国综合国力和战略地位的提升。在今天这个愈发原子化的社会,尤其需要夯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座。而“袁隆平们”的人生,正是对这种大情怀、大担当的最好诠释。
你能想象在沙漠种水稻吗?这个很多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如今却在迪拜近郊成了现实——
今年1月,来自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学家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成功播种。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已近成熟。近日,相关专家进行了产量测评,带头人袁隆平表示,结果超出他的预期。而他们的雄心不止于此,未来将在中东和北非各地打造“人工绿洲”,帮助那里的人们摆脱贫困与饥饿,大力改善当地环境。
当西方媒体纷纷惊叹于“沙漠种稻”的奇迹时,很多国人都捕捉到了新闻之外的另一个震撼事实已届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居然还在辛勤耕耘,而且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
正如有网友所言“很多人都是吃着袁老的大米长大的”。这位老人已经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早年间,他常谈起自己做过一次“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梦想的炽热点燃了他孜孜以求的激情,攻克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累累硕果引得不少人感叹,“有了袁隆平,中国人再也不用发愁吃饭了。”手握如此厚重的功劳簿,袁老早已“功德圆满”,本可颐养天年。可他非但没有光荣退休,反而志在千里,追求起“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多养活5亿人。不断升级的梦想,始终如一的热忱,袁老的人生诠释着何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明明已经功成名就,却甘愿再冒风险;明明可以安享人生,却始终心系天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到底是什么让袁老闲不下来?从袁老那两个念兹在兹的梦想即可看出,有大情怀、大担当,才有大魄力。常人所想的功名利禄、生活冷暖,在他看来不过是身外之物,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作出贡献才是其毕生追求。
近些年,不乏如袁老一般的科研大家“意外”进入公众视野。他们虽然深耕于不同领域,却有着相同的品质科研中不务虚名、沉心实干,生活中低调简单、朴实无华。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李俊贤院士,近日捐出毕生积蓄支持所在单位的博士科研创新,他还有个“怪癖”在成果申报上不署名,因为“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因一张光脚穿着旧鞋、在高铁二等座上全神贯注工作的照片走红,他婉拒采访,仅回应“国家给我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返璞归真的气质怀着拳拳赤子心,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他们是冲在前线的拓荒者;国家发展起来之后,他们是甘为人梯的奉献者。搞科研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正是这份殊为可贵的静气与专注,这份“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成就了那一代人的大写人生,换来了中国综合国力和战略地位的提升。
如今,神州大地换了人间。与之相应,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也在变化将今天定义为“小时代”,满足于当“自了汉”,以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荣。历史发展有其自身逻辑。生活于盛世之中的人们,往往更重视个体权利、自我价值,这本无可厚非;但倘若摒弃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价值观,那就是大错特错。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在变,但“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没有变,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国家民族大事的规律没有变。在今天这个愈发原子化的社会,尤其需要夯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座。而“袁隆平们”的人生,正是对这种大情怀、大担当的最好诠释。
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小到普通人成就一番事业,大到国家民族实现复兴,都需要同样的精神。这个社会的人生选择可以很多元,但只有更多人在公与私、义与利、奋斗与惰怠等大考中作出正确选择,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具向心力,充满希望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