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2日起,北京邮电大学体育场需要凭本校师生证件才可进入,关闭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与之相邻的北京师范大学,则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选择了体育场封闭式管理。“国家不是有政策鼓励开放吗?好端端的体育场,为啥关了?”周边居民很是困惑。
从北京邮电大学的贴吧上,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总有背着喇叭的团体来跳广场舞,甚至还有市民在跑道上遛狗,“师生意见很大,学校只好顺从了民意。”
记者了解到,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虽然还未选择对市民关闭体育场,但也多多少少面临了管理上的难题,不少学生甚至向记者表示,希望学校尽快把体育场归还到学生手里,还校园一片宁静。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在位于郊区的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校方已经有了关闭体育场的打算。记者在该校的体育场,见到了这样一个令人心疼的现象足球场内,由几名成年人驾驶的汽油遥控车,正在人造草皮上肆意做着“飘移”;篮球场上落了许多灰,还有不少烟头和可乐污渍,似乎已久未打扫。而这块体育场的造价,少说也需要几百万。一位老师叹着气说“我们管理人员不足,维护操场全凭市民自觉。”
讲到这里,一个认识应该澄清了学校关闭体育场也是迫不得已,而导致学校出此下策的,恰恰是那些不遵守体育场使用制度的市民。田径场是用来跑步的,遛狗自然是不行的;足球场上踢球没问题,但遥控汽车,却会对人造草皮形成不可逆的破坏……一个个坏习惯,积累成了学校体育场开放后出现的种种乱象。我们在困惑体育场不再开放的,其实应该反省一下自身,自己和同伴是否足够爱护体育场?那些在篮球场里遗洒可乐等腐蚀性饮料的人,也许恰恰就是你的队友。
,学校在体育场的管理上也有可改进的地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写道,要求学校实施开放人群准入制度,形成稳定的运营模式。记者却发现,一些学校并未在管理上下功夫,而是抱着“随缘”的心态开放体育场,遇到问题之后就用关门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关门这一做法,把那些真正需要运动场地的市民也拒之门外了。
国家鼓励运动场开放,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市民多走入运动场锻炼,而那些到足球场玩遥控汽车的人,显然不在准入人群之列,理应被拒之门外。不仅如此,对于入场的人员,也应进行严格的身份登记,并设立惩罚机制,完善视频监控,防止有些人蓄意破坏运动设施。,要用心制作一个“筛子”,让真正需要场地的人享受便利。以北京汽车技师学院为例,入场并不需要登记,由于体育场门的宽度很大,许多市民都直接将自行车骑上跑道。该校的几位工作人员,面对乱象也只是摇摇头罢了。
前文中,那位老师曾说学校管理人员不足,记者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资金投入不够。,稳定的运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校方可能在此领域并不擅长,但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或许能够给他们一些启迪,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不仅如此,政府在做好监管的,也应尽快出台相关的鼓励性政策。
很显然,国家出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体育场资源供应和社会健身场地需求的矛盾,所以某些学校“关门大吉”的做法并不可取,只能是让政策变为一纸空文。想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市民要提高保护公共体育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则需要校方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出新的体育场开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