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互联网医疗领域重磅文件。文件廓清了互联网医疗的范畴,对涉及诊断、治疗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使用人员和服务方式,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三类,实行分类管理。据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制订互联网医疗的物价指导原则,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医保。
新政出台,互联网医疗行业望眼欲穿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呈迅速扩大态势,7年时间差不多增长了30倍。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几乎是翻倍的节奏。新兴行业迅猛发展,规范管理慢了半拍,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亟须规范发展、早入正轨。这3项堪称国家针对互联网医疗行业颁布的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政策,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奠定基础,对行业发展意义深远。
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的“医疗+互联网”,它利用了互联网的特点,在医药服务的细分领域对其存量和增量进行创新,成就医疗服务新业态。在“医”方面,互联网医疗通过盘活存量,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大数据发现普遍认可的医疗标准,使得医疗行为更加规范;通过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地位,助推医生自由执业;通过技术的进步,提升医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患”方面,互联网医疗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看病开药,免去上医院、排队看病之苦;减少重复检查、降低交易成本,使医疗费用更加合理等。互联网医疗这一特色,对于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意义尤为显现。不用舟车劳顿跑到大城市,就可以获得大医院医生会诊,对边远地区患者来说,善莫大焉。在四川,互联网医疗系统已经覆盖全部88个贫困县和1800家医疗机构。
叫好不叫座,一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难言之隐。部分原因在于,暂时没有得到医保政策的认可——互联网医疗仍未纳入医保。互联网医疗项目收费缺乏统一标准,定价过低,打击了医院与医生对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定价过高,又让患者望而却步,不愿参与。,假如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可以通过医保结算,必将极大地激发患者参与积极性。由此为支点,有望搅活互联网医疗的一池深水。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一些地方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譬如银川市,2017年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明确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三项目录”范围内的网上诊费都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利好之下,已有互联网医疗企业与银川医保信息系统完成对接。
医保托举,助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一臂之力,但潜在问题也要正视。与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传统医疗模式相比,互联网医疗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管理难度也更大。传统医疗机构在执行医保政策过程中尚存在问题,譬如个别医疗机构存在骗取套取医保基金现象,互联网医疗的风险就更大。医保部门是否有能力进行费用管控,将成为一个影响医保基金安全乃至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价格体系,让医保报销有据可依。国家出台初步的指导性意见后,各地物价部门要根据指导原则制定地方价格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互联网医疗的动态监管体系,强化事前、事中监管,降低跑偏风险。
新政出台是行业规范的良机,相关领域要珍惜这种机会,齐心协力做大做强互联网医疗,造福百姓。(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