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能挖出“大智慧”

总盯着科学大问题,不如蹲下身子多从细微之处发掘一些“小问题”。有些科学问题看似小,只要坚持不懈往深处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久前,笔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物理学家邵明安。交谈中,有一件事让人印象深刻。,做基础研究不是很容易申请到经费。邵明安却说,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来,伴随着求解一个又一个黄土之谜,他从没为经费发愁过,只要申请,就基本上能拿到。

秘诀何在?熟悉邵明安院士的人说,他总有很多奇思妙想,往往都能转化为有价值的课题,这样一来,申请经费自然不在话下。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与他的聪明勤奋有关,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擅长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和研究问题。

找问题是科学研究中第一道也是极其重要的门槛。科研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从何而来?不少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初涉科研的年轻人常常为此困惑。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总盯着大问题,总想毕其功于一役。其实,由于知识储备局限、时间精力限制等因素,这往往不大可能也不大现实,不如蹲下身子多从细微之处发掘一些“小问题”。

这方面可以向邵明安院士学习。他不管去哪儿,都会很用心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从中获得灵感。有一次在野外,邵明安看着满地正在搬土和挖洞的蚂蚁,就想到蚂蚁在土里做巢的行为会不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影响水分养分的运输。随后,在他的指导下,随行的一个学生发表了多篇蚂蚁行为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论文,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收获。

有些科学问题虽然看似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往深处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蒸汽机的发明创造,最初是瓦特从水烧开的蒸汽把壶盖冲开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故事,都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经过积极的思考、实验等,往往有可能完成重要的科学发现。

“小问题”和科研的“大方向”并不矛盾。“大方向”上要追踪国内外科技前沿,考虑社会需求;具体实践中,则可以对“小问题”反复深究。二者统筹兼顾,科研成果才能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在正确“大方向”的引导下,通过细究“小问题”,相信能够挖掘出“大智慧”,解开一个又一个科学谜题。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5日 20 版)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