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交流变“尬聊”

  日前,有调查报告称,现在有将近六成的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在一些青少年的作文中也出现了大量网络词汇,比如用“酱紫”替代“这样子”,用“神马”替代“什么”,用“886”替代“拜拜了”,用“尬聊”替代“尴尬的聊天”等。有很多青少年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网络语言既幽默好玩又方便沟通。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门槛越来越低,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频繁地进行社交、娱乐等,大量网络词语也随之被新一代们创造出来。很多家长表示,孩子们的聊天中充斥着大量莫名其妙的缩写、生造词等,“看不懂,也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乐在其中。”

  实际上,青少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身边的人都在用,沟通方便”“有趣好玩”和“随口可以说出来,不用去记忆”等原因。对此,有专家表示,青少年选择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一定有思考过程,起因不过是“别人都这么说”。而由于缺乏理性的分辨以及合理的引导,很多孩子甚至滥用网络语言。比如近年来,在网络上常常能看见“吓尿了”“哭晕在厕所”等恶俗词语,网民们用粗暴的语气,故意语出惊人,制造浮夸效果,却被青少年不加分辨地使用。

  由于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来说是无差别使用的,一旦错用,极易造成沟通误会。若想规范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要加以科学引导,让孩子能学会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言。,广大青少年的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降低“手机依赖症”,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是,每到吃饭时间,家长和孩子往往一人抱着一个手机,各看各的,缺乏交流,有的家长更是美其名曰“陪孩子写作业”,却捧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家长尚且不能抵御虚拟世界的诱惑,又如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网络语言,一方面我们要饱含宽容之心,拥抱它、理解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恶俗词语对语言文化的伤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莫让交流变“尬聊”。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