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等红灯的间隙,温师傅腾出一只手,打开车辆中控台上的置物盒,摸出一张跟身份证差不多大小的证件,递给了坐在后排的《法制日报》记者。
这是一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上面印有车辆所有人、号牌、类型、尺寸等信息,发证才一个多月时间。“以前拿不到人证车证,接个单怕被逮,觉得不靠谱。现在不一样,入行门槛降低了,我们可以办到证,名正言顺地凭本事挣钱。”温师傅说。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芜湖市采访网约车新政。在搭乘网约车出行时,与驾驶员温师傅聊起他的入行感受。其言语中透露出对行业的认可和期待,正是对新政释放“红利”的一个生动例证,也是对政策制定者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作出选择的结果检验。
管还是不管
2017年11月6日,百余名巡游车驾驶员来到芜湖市政府,“控诉”网约车非法营运、挤占市场,造成巡游车利益受损问题,群情激愤。
这样的“控诉”在当月发生多次,甚至一度引发巡游车与网约车驾驶员之间的对峙。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努力协调,基本平息了双方冲突,但这仅是治标,只能带来一时之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时网约车大多没有资质,跟开黑头车没区别,巡游车驾驶员的诉求有一定道理。但在如此众多管理对象属非法营运的情况下,有令难行、法不责众,网约车市场执法难度很大。”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晓明坦言,这是实践的困境,也是治理的困境。
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面对两难困局,芜湖市交通运输局顶住压力,选择了“要管”,找起“病根”。
徐晓明告诉记者,出租车行业群体性矛盾主要是因政策不到位造成的。2017年7月,《芜湖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出台,设立的条件标准较高,造成既有平台、车辆、人员大多不符合条件,无法及时合规获取身份。2017年底,全市平台注册的约5.5万辆网约车,只有46辆办理了网约车营运证、180人新考取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为解决“严苛立法”带来的“普遍违法”和“选择性执法”连锁反应,2017年11月,芜湖市交通运输局秉持对新经济、新业态包容审慎的支持态度,对网约车细则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深入推进网约车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修订。
记者了解到,芜湖是全国第一个对网约车细则主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城市,打破网约车沿袭出租车管理形成的“行政垄断”。
模仿还是松绑
要“彻底改”还是“保守改”?在芜湖网约车政策修订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当时很多地方对网约车管理进行了调整,不过幅度较小。有些同事就建议参照其他地方做法来改,这样不容易出岔子。”芜湖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梅俊说,但也有人提出旧办法管不了新业态,要以“破”字当头,用新思路去解决问题。
关起门来“拍脑袋”“比嗓门”是决定不了的。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启动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部门协调、风险评估等决策程序,逐渐明确改革思路,推进细则修订。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正式印发,前后历时7个月。
新修订的网约车细则作出16处修改,全面取消缺乏上位法依据的网约车行政许可条件,从平台、车辆、司机等维度全方位降低网约车市场准入门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平台标准方面,不再要求非本市的企业法人在本市设立分公司,仅要求设立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服务机构;不再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在芜湖市纳税。
在车辆标准方面,不再要求车辆为市区注册登记,改为本市牌照;车龄要求由3年放宽为5年;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标准高于或等于市区主流巡游出租汽车。
在驾驶员标准方面,不再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取得市区居住证,改为本市居住证;取消网约车驾驶员证6年有效期的规定;取消车辆和人员的许可关联,实行车辆、人员分类许可,营运时三证齐全。
“芜湖是全国第一个全面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的城市,既贴合市场实际,也贴合群众需求,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了企业做好出行服务的信心。”陈诚说。
细则修订仅一个多月,网约车各项合规许可已超过原政策执行9个月数量。截至目前,共12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证,581辆网约车取得道路运输证,8076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成效显著。
监管重心前移还是后移?
仔细看完网约车细则后,在芜湖开了18年巡游车的马本萱心安了。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网约车发展是个趋势。现在网约车的车型轴距跟巡游车接近,我们不开巡游车了,很容易转型开网约车,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定心丸’。”马本萱说。
将网约车与传统巡游车车辆标准拉平,是芜湖在全国的首创。
“我们对网约车实施依法监管、创新监管和底线监管,‘底线’的一个体现是事前监管能宽则宽,为的是促进两种业态融合发展。”徐晓明说,除了在车辆标准要求上给巡游车留了转型出口,他们还为转型的巡游车保留了经营权,要是以后改主意了还能重操旧业,从而打消其后顾之忧。
网约车市场进入变得容易,进入之后的管理更加严格。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将监管重心从事前转向了事中事后,主抓安全、诚信和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制定了安全检查清单,上门检查各平台对标达标情况,并公开通报检查结果,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制定地方网约车考核细则,提升安全、合规等权重,督促平台依法规范开展业务;筹划成立交通新业态联盟,引导全市“互联网+交通运输”建立自律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芜湖市交通运输部门已接入网约车平台数据,实现日常在线动态监管。如对每日接20单以上的重点车辆进行筛查比对,如若发现无证营运的情况,可及时要求平台予以封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意义不仅在于方便群众出行,更深层的目标是要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徐晓明说,芜湖将继续探索网约车分类监管模式,建立行业联合惩戒机制和内部监督信用评价机制,将芜湖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网约车规范和智慧出行的样板,为国家巡游车网约车改革提供“芜湖方案”。
记者手记
网约车是出租车行业的一种新业态,在缓解群众打车难,方便群众出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很多地方对新业态管理缺乏经验,照搬传统出租车管理模式,设立了严格的事前准入条件,扼杀了网约车的新生活力,人为造成网约车合规化工作推进缓慢。
芜湖市调整前的网约车细则也存在这一问题。可贵的是,芜湖市直面管理痛点,敢于破旧立新,以细则修订为核心调整了网约车许可标准,实现平台、车辆、驾驶人员的合法化,重新定位了政府职能,将监管重点从市场准入转向进入后的服务管理,促进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这种创新意识和包容意识值得肯定。
良法促善治,不仅让新业态维持生机,也让老业态焕发希望。从芜湖返回的路上,一名出租车司机的话令人回味:在网约车最初的冲击下,同行渐渐离去,但在政策的出台后,他们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