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这一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裴平表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
裴平介绍,江苏省多年来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其中南京市更是响亮地喊出了从“科教名城”迈向“科创名城”的口号。截至2016年,南京市共有高校学校59所,其中“双一流”大学12所,一流学科建设数38个,均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科教第三城,并且南京还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除此,在专利申请方面,2017年南京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7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建设科技强省也好,打造科创名城也好,都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裴平指出,也应看到科技成果很难落地创收,科教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数据显示,江苏全省超过2000亿元的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左右。而任何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会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充分的研发和创新,也难以留住“科教名城”培养的优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就只能小步前进。
裴平认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和拓宽市场化的融资渠道。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商业银行放贷比较谨慎,甚至有惜贷现象。对此,建议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及机构分阶段的提供不同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例如,在企业尚处孵化阶段的种子期,资金需求小,培育周期长,也几乎见不到经济效益,这时候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资金扶持。到了企业的创建期,由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生产也尚未形成规模效益,成本高,收益小,金融机构基本也不会参与投入其中,而政府也无力为此承担高风险和资金需求较大的市场开发成本,这时候就需要风险资本的介入。
裴平还介绍,从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看,风险投资对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初创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创建期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他建议,地方政府应该拓宽风险投资的进入渠道,可以通过政府奖励补贴、风险补偿、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鼓励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及企业资本和外国资本等多种资金进入。对于政府而言,这时候,一方面应该通过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与评级体系,为虽处成长期,但仍属于轻资产的高新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和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展科技租赁、股权众筹等更多的融资渠道,创造更多的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