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得罪千百个腐败分子,也不可辜负13亿多中国人民。这样的使命担当、坚定决心,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是否会减弱反腐败力度?全面从严治党的棋局下一步怎么落子?近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标准答案”。
“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更大”的管党治党要求。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不言自明。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2016年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而纪检机关2016年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则比2015年下降了17.5%……这4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概括起来说就是“压倒性态势”。反腐败斗争从“呈现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见证,也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符合大势和人心。
重温“历史周期律”的警示,告诫“霸王别姬”时刻可能因作风问题出现,重提“两个务必”的政治要求,号召全党“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履新之日起就把“人心向背”视作决定全党前途命运的关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为了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纯洁党内政治生态,更重要的是书写下人心的政治,厚植起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几年来的管党治党,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2.9%。习近平总书记讲,“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宁肯得罪千百个腐败分子,也不可辜负13亿多中国人民。使命担当和毅然决然背后,正是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欣喜的也要看到,风化俗成需要时间,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管党治党宽松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严紧硬也绝非一日之功。如果任由“届末之年反腐败可以收官”的思想麻痹了正风反腐的神经,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反弹势能就会再度积蓄。我们不仅不能有丝毫松劲歇脚的思想,更需要以人事换届为契机,从选人用人上疏浚干部队伍源头,从根源上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锲而不舍、挖山不止,正是坚决铲除腐败这个致命“污染源”的应有态度;标本兼治、立足长远,正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
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就是从治标入手,治本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上建取新功,就需要继续坚持治标不松劲、治本不动摇,在反腐败和反“四风”保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高压态势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党内监督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齐头并进。用好问责条例这个管党治党利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补足精神之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从制度约束、教育引领和管理监督等方面发力推进标本兼治,管党治党才能步步深入、善作善成。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方此中流击水的时刻,我们畅享“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更应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激发“壮志未酬誓不休”的治党决心。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