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购物评价岂能买卖
商品看不到摸不着,网络购物该选哪家、该买哪件,常常令人困惑。这时候,一些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好评往往能让我们下定购买决心。,在一些热销商品的评价中,有不少评价却变了味、掺了水,本应是购物体验的好评却成为商业推广的“软文”。据媒体报道,这背后催生着一个被称为“网络广告师”的畸形行当,他们通过收购消费者手中的评价资格,令其发布事先设计的好评内容来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决策,给电商交易秩序带来了一定冲击。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购物评价所以重要,在于其亲身说法、口口相传的口碑之力。随着消费观念逐渐从价格考量转向品质要求,由口碑或评价所传递的信息,无疑成为了消费者决策的参考指南。如果购物评价造了假,不仅商品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更会带来网购环境的信用恶化。试想,如果在网购中到处充斥着虚假的评价、宣传、商家和产品,那么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行业发展如何促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广告师”的出现也暴露出电商监管中存在的困境。对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本来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如今,被“网络广告师”所操弄的评价资格买卖,反倒让这项权利变成了一种伤害。由于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对“买卖消费评价资格”作出禁止性规定,所以对于出售评价资格的消费者来说,骗骗“后来人”既不承担相应责任,也不存在违法之处,一点蝇头小利的诱惑便足以令其“心安理得”。只是,这后果最终要由每一位消费者共同承担,损人损己实不可取。
针对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许多电商平台推出了相应的管理规则。不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仍需在法律层面作出一定调整,形成监管合力,不给“网络广告师”这一行当以生存空间。
(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