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汉中市民突然发现,身边那些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被交警贴上了罚单。这个新动作,让不少人感到新奇。
违停单车被“贴条儿”,看似是新事,实则是“旧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早有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处警告或罚款。这就意味着,不管谁家的自行车,只要占道乱停,就已触碰到法律红线,理应承担相应成本和责任。一段时间以来,出于执法成本的考量,相关部门对非机动车大多“网开一面”。可如今,随着共享单车的风靡,乱停乱放所带来的交通拥堵、挤占资源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将其纳入执法范围理所。
一纸“罚单”,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法治思维。但问题在于,此“罚单”目前还更多停留在警示层面,用当地警方的话说,这是一份“违法通知单”,并不会据此对违规停车的市民做出经济处罚。警告是必要的,但并非万能。当一项执法手段缺乏实实在在的处罚为支撑,其治理效果、震慑作用难免大打折扣。或许囿于共享单车使用者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直接惩处用户难以实现,但以“罚单”倒逼平台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却并非不可。比如,立足平台技术功能,敦促车企锁定违停用户并对其采取配套处罚措施,可谓简单易行的办法。当执法效果真切地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挂起钩来,“罚单”才不会沦为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必须动真格。统观全国多地的治理探索,严厉惩处、罚到痛处愈发成为共识。深圳市将共享单车停放纳入城管平台,对于违规停放处置不及时的企业处以重罚并没收车辆;南昌市交管局与摩拜等车企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违停行为,相关车企便将依据信用评分机制对当事人扣减积分直至销号停用;武汉市更是通过流动检查,对违章用户直接罚款20元。事实说明,唯有加大惩戒力度,让违规者有痛感,肆意妄为的任性之举才能有效减少,按规有序停车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营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处罚只是手段,更重要的还是唤起大家的规则意识。“凡有越轨,必受其咎”,将敦促人们更多一些自觉、一些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