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推普”实践

“茫茫戈壁滩,百里无人烟。”“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言。”多年来,人们对青海省海西州的印象往往与“荒凉”“偏远”画上等号。近几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通过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不仅使普通话、规范汉字成了高原上人们日常交流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更使其承载起了文明建设、文化品位提升等一系列重要使命。可以说,正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正在腾飞的“聚宝盆”柴达木新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软任务变身硬指标

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全州2.7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约7.31万人,有蒙古族、藏族、回族等26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30%。在这片多民族混居的土地上,围绕推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一场以语言文字工作为切入点的普及攻坚战拉开序幕。德令哈市自2014年不断加强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的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筹指导和推动全市语言文字工作,形成了由政府主导、语委牵头、各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从2017年起,德令哈市进一步把各单位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直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

有了制度保障,德令哈市紧接着培养起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就是其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日常工作中只要他们发现了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随时可以报告到语委办,然后由我们联系市城管执法大队、工商局等综合执法部门共同推动工作,要求责任单位整改或修订。”德令哈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尹法安说。格尔木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该市巧妙借势,以提升语言文字管理服务能力为关键,重点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入手,建立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综合管理、推广普及、服务监督体系。“要想真正让这项工作深入下去,还得依靠各级党政机关这个龙头、新闻媒体这个标杆。只有让他们率先垂范,全社会的用语用字规范化环境自然会逐步建立起来。”格尔木市语委办主任、市教育局局长柳建祖说。

“推普”走上法治轨道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非同寻常。”青海省语委副主任、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陈鹏说。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一直以来,德令哈、格尔木两市的语言文字工作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来推进。

自2014年以来,德令哈和格尔木两市政府突出法治思维,积极推动城管、工商、公安、媒体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由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齐抓共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和自查自评。为了进一步让“推普”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凭,格尔木市专门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办法》《社会用字管理规定》等,综合采用“事前告知、事中控制、事后执法”的措施,狠抓语言文字不规范源头治理,维护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纯洁性和健康性。德令哈市先后出台了《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2014—2016年)》和《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普通话遍布城镇乡村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在海西城乡的街头巷尾像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为了深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青海省海西州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切入点和主抓手,以“推普周”等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书信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校园情景剧比赛、制作快板书等形式,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用语用字氛围。格尔木市在《格尔木报》设置“规范语言文字知识问答”公益专栏,在市广播电视台推出公益广告,在中小学校把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与教师培训、职称晋升相结合,举办“讲好故事,筑梦中国”少儿故事大赛,推出少儿专题广播节目,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了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截至目前,格尔木市在职教师的普通话培训测试达标率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达标率99.87%。德令哈市各公共服务行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已蔚然成风,普通话已成为促进职业技术提升的基本素养,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日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组对青海省海西州及其所属德令哈、格尔木两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两市分别以96分、95分的好成绩列入优秀等次。如今的海西州及德令哈市、格尔木市正进一步强化责任,巩固扩大语言文字工作成果,推动语言文字工作重心向农村牧区、贫困山区转移,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王英桂)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