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在战“疫”中释放更多创新力(创新茶

  利用电力大数据,生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企业复工复产率和商业景气指数……面对新冠肺炎,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物资调度、智能诊断等多个领域已展现出不菲的价值,打响了一场云端战“疫”。

  早在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此次疫情大考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大数据的创新力。大数据能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杂乱的数据并没有用,利用各行各业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预测、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才是真正激活了大数据的价值。防疫期间,许多基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把人和健康信息关联起来,还把人和小区、人和学校、人和企业、人和交通工具等信息都关联起来,充实了智慧城市的智慧大脑,让数字释放出巨大能量。整合接入人口、物流、交通、生产、医疗等多源基础数据的大数据疫情防控平台,可以为疫情控制、疫病发展研判和疫后经济生产恢复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同样大有作为。为减少接触,防疫期间,居家上课、宅家办公、远程医疗、辅助诊断、网上看展、手机买菜等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疫情正在倒逼政府、企业、社会管理部门加速数据化。线下生活中的相对“冷清”对应着互联网世界的“火热”,事实上,“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的大数据普及应用,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防疫期间尤为重要。

  ,大数据创新应该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创造更多实用价值。例如,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也不应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利用大数据支撑抗击疫情,一方面要打通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壁垒,推动基础数据共享,另一方面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信息泄露。

  当今中国是一个“流动的中国”,与这个流动性相匹配的是流动的海量数据,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此次疫情大考,大数据创新表现亮眼,希望防疫期间紧急上线的大数据便民工具和激发积累的大数据应用能力,能持续应用到未来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助力建设数字中国。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