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明”系列讲座深刻剖析当今科技创新文

  2019年11月25日晚,“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三讲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定位于探讨科技创新土壤、科学文化发展深度观点的系列讲座,此次邀请到我国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作题为《中国院士制度及相关问题探讨》的报告。


  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

  王扬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院士制度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观点认为我国模仿甚至照搬了苏联“先进经验”,事实上,我国的学部委员及院士制度有着浓厚的地域和时代色彩,经历了很多曲折,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正式确立。近20年来,随着在外籍院士制度、提名渠道改革、院士退休制度等方面的探索,我国院士制度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王扬宗教授还分析了院士称号的性质、院士隐形权力、院士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指出院士制度对于国家科技体制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在深刻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策划并推出,自10月22日首讲开讲以来,目前已推出三讲,每场报告内容精彩、听众爆满,现场气氛热烈,形成了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最为重要的是,该系列讲座的主讲人均为业内一流知名学者,报告内容均关注当下热点,从科技史角度出发剖析当代科技现状,为科技创新、科学文化把脉,激发人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深层思考。

  系列讲座首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重磅开讲,他的报告题目为《科学与文明之问》。韩启德院士在报告中围绕科学与文明的互生关系,提出十二个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并逐一展开分析,如“人类社会能够控制科技发展的方向吗?”、“当前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均为当前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大突破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是科技发展的时代之问、根本之问。

  活动现场

  第二讲报告人为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系系主任,科学史专家吴国盛教授,他的报告题目为《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吴国盛教授指出古希腊科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科学的一种类型,是纯粹的、形式的、推理的、论证的、非功利的、无用的。古希腊科学在自然观和社会秩序等方面,与中国传统有所区别。

  “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的主要举办方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是北京大学基于多年科技史和医学史研究于2018年新创设的系。该系诞生之初就凝聚了国内重量级的学术力量,并秉承北大优秀学术传统,开展有特色的、有时代特点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

  据悉,“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今年还有两讲,主讲人分别为国际著名科技史专家、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薛凤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他们的报告题目分别为《Materials and ScienceHo the 13th Century Changed China》和《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封神背后的商业化操作》。之后,此系列讲座将作为每学期定期举办的活动,持续打造为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