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持续增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逐年下降,日渐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正深刻影响社会供求结构调整,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目标,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这为积极布局我国人口老龄化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指导。
伴随人类文明进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判断,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1%。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比重从10.2%上升至17.9%。
不过,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质财富仍需积累,这样的人口结构,已经深刻影响社会供求结构和增长动力,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是社会财富储备面临挑战。从生产和消费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老年人消费高于生产,在“未富先老”条件下,很可能会带来养老挤占青年财富积累问题,增加迭代养老的风险。二是社会劳动力供应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增速放缓和总量增长空间受限,可能导致就业市场供不应求,驱动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中低端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抬升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三是需求结构重大调整。从日本情况看,超老龄社会已经对社会需求结构产生重大而又深远影响。四是供给结构高科技化。加大机器对人工的替代,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正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这些情况说明,老龄化社会正系统性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
,要积极布局人口老龄化经济。一是探索养老财富储备积累有效路径。在努力做大经济“蛋糕”,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适应人口结构新形势,完善退休制度改革。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提升养老金增值能力。二是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完善生育及补贴政策,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全社会人口整体素质。拓宽老年人就业渠道,加强老年人就业保障。三是前瞻布局老龄化经济供应体系。加快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推动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建设,积极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本身不是问题,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每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需要主动应对。特别是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结构下,更要积极布局,通过前瞻性制度安排和经济结构调整,主动适应老龄化社会供求结构变化,增加经济运行弹性,减少人口老龄化不利冲击,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