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无锡市通报,10日321国道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高架桥桥面侧翻时,上面共5辆车,其中3辆小车、2辆卡车。初步分析,运输车辆超载导致了事故发生。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晚大货车曾搭载6卷钢卷,货车的实际载重超过了170吨,而货车的设计载重实际为55吨。
10月12日,无锡发布公布信息表示,10月11日,事故调查工作正式启动。调查组对车主、肇事车辆、载货情况、桥面倾覆被压车辆、桥面上侧翻车辆,以及运输公司、货物装载码头单位等展开先期调查,并对肇事驾驶员、车主、运输企业法人代表以及货物装载码头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调查组聘请的专家组调取了事故桥梁及相邻两联桥梁的9大类相关资料,并进行技术层面分析。
这场全民关注的事故,将超载问题置于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01
“百吨王”之罪
10月10日晚610左右,312国道上海方向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突然出现桥面侧翻。这一幕,随着一个个视频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在为事故现场人员担心的,也在猜测、吐槽着事故原因。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桥梁质量是不是因为豆腐渣工程?
而后,相关公司纷纷发布公告12日,中设股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10月10日312国道锡港路上跨桥倾覆的事情发生以来,作为设计单位,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一方面关注现场遇难人员的援救情况,一方面迅速进行桥梁复算。经过多人多软件连夜认真复算,确认设计符合各项规范要求。
事实上,根据现场群众拍摄的近距离视频可以看出,桥墩和梁体质量极好。即使从高处坠落重摔了一下,都没有发生结构破损,完整度极高。
而后的一系列调查与消息,最终证明了之前业内人士的猜测车辆超载。
据无锡交警支队锡山大队副大队长马燕清介绍,“当时两辆载着钢卷的车一前一后通过桥面,一辆装了六卷,一辆装了七卷,每辆都是装载的上百吨。超载是肯定,而且是严重的超载!”
公开资料显示,无锡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不锈钢集散地之一。此次事发地附近,就有三家钢材城。在离事故桥100多米的安格利大厦工作的张先生称,该桥靠近东方钢材城,里面主要是卖不锈钢钢卷等的商铺。附近还有多家物流园、钢材加工厂和钢材批发市场。
据附近群众介绍,出事前大货车超载情况比较普遍。“大型货车实在太多,而且许多都严重超载,睡在床上连床都是摇晃的”,“车辆开过来时大桥都在抖,尤其网钢铁市场进出的车,载重一百五六十吨的正常”。
而在事故发生后,一篇2017年题发布为《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的微信公号旧文被大量转发。它像一篇警示尖锐地指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司机、货主、管理部门、麻木的路人……
02
无奈的司机
回到事故的直接导致者——拉钢材的货车司机王某,如今他依然在医院的ICU里。
据其亲属介绍,王某是家中独子,他的驾龄十年左右,曾因身体不好转行做其他事情,近些年又做回大货司机跑短途运输。王某亲友称,他们也都知道超载的危险,但“老板让装多少就装多少”,“没办法,你要养家糊口,你不听老板你听谁,我叫你拉5个你拉4个,我不就少赚钱了嘛。”
王某的亲属也表示,王某家庭条件也不算好,“不到万不得已,谁去赚这份钱啊,熬夜加班,睡在车上,吃饼干,吃面包,条件好一点的,才会自己买份盒饭。”
事实也是如此,即使在业内,拉钢卷也是被司机所不喜的活,业内有一种说法“穷死不拉管,饿死不拉卷,打死不拉绿通”。原因在于拉钢卷伤亡率比较高。由于急刹车、急转弯、车辆颠簸,或者货箱内部的钢卷没有固定好发生滚动,很容易发生事故。而由于钢卷的重量比较重,容易产生很大的惯性,形成了很大的破坏力,很容易对车辆、行人,甚至是驾乘人员造成意外伤害,而且一旦出事,伤亡率非常高。
有拉这类货物的货车司机反馈,虽然这类司机工资高,一个月能挣一万多,“但有的司机开了大概半年,或者几个月就不想开了,那个车子的确是很累人,而且比较冒险。”但为了利润,大货司机不得不超载。有业内人士计算了运输钢材的成本“一吨钢材9.5元,一个钢卷大约20吨,运一个钢卷190元,付油钱都不够”,“如果不超载,真的不赚钱。”
03
“不超载,不赚钱”
近年来,虽然国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打击超载行为,超载也得到了控制,但仍存在于短途运输。原因据业内人员称是短途运输路线熟,通过关系或者利用黄牛买好路线,有些执法部门会睁只眼闭只眼,或者可以趁晚上执法人员不上班的时间走。而跑长途运输,尤其是跨省长途运输,超载几乎没有,因为长途运输风险不可控,而且运费太便宜,多数都是走低速,路上超限站比较多。
于是,如今超载依然是行业的潜规则。对于司机们而言,为了生存,差别从不超载还是超载,已变为了超载多少。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坦言,“要是不超载就是没有钱。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不超载,你超你的价格就便宜,我们不超价格高一点,客户就不收了。”
据一位车主介绍,他购买一辆运输钢材的六轴货车一般要50万元左右,每个司机的工资每月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还有油耗、车损、保险之类的开支。但此前行情不好的时候,从江阴运到无锡每吨钢材只能赚十几元,“像30吨的钢卷,我们按标准只能拉一卷,一趟车赚五六百块。但实际不可能只运这么点,赚这点钱连成本都不够。”所以,公司的车最少要装3个30吨左右的钢卷,最多装7个。
一名行业从业者表示,“超载至100吨的货车很常见,迫于赚钱的诱惑,大多数司机会选择铤而走险”,他举例称,6×4牵引3轴挂车是货运普遍使用的车型,这种车标准荷载重量为49吨,按200元/吨的运价来算,短途运输单程的运费大约9800元,如果超载至100吨,按同样的运价计算,短途运输单程的运费大约2万元,比正常标准装货的运费多了1万多元。
有业内人士反馈过去数些年,什么都在涨,只有运费不涨。从以前的“油门一响黄金万两”,到现在不得不超载,司机群体的生存环境在不断下降。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卡车司机群体共有3000万人,四成以上的卡车司机每天驾车平均时间在8至12小时。《中国物流大数据报告——货车司机篇》显示,84%的货车车辆有商业险,但64%的货车司机没有购买商业险。可以说,卡车司机挣来的每一分钱,全是用命换来的。
如今,公路运输的现状是,对于车主而言运费太低,不超载就无利可赚;对于货主而言不超载就得多找车,多付运费。而中国的运输市场,又不难找到运输车辆。在中国,公路货运是私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存在大量的个体户跑运输。近些年来,个体户司机越来越多。因而,在货主方面前,个体司机的议价能力也变弱,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劣币驱逐良币”,超重也就成了司机们的不得已的选择,虽然超载也是被司机们所深恶痛疾的行为。
最终,超载这一看似相关方都受益的行为,不得不让全社会买单。除了无锡,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事故已有很多
2011年7月19日,一辆载重160吨严重超载的6轴货车,经过北京怀柔宝山寺白河桥时致使该桥坍塌,幸无人员伤亡。
2009年7月15日,天津市境内的津晋高速公路港塘收费站800米外匝道桥发生坍塌,导致5辆载货车坠落,6人死亡4人受伤。该桥设计载荷为汽车55吨、挂车120吨。但事发时有3辆货车严重超载,总重量分别达到140.22吨、142.28吨、146.72吨。
2004年6月,辽宁省盘锦市境内田庄台大桥突然发生垮塌。该桥通行车辆限重为15吨,但一辆自重30吨的大货挂车,载着80吨的水泥通过该桥,导致事故发生。
04
酝酿中的“风暴”
随着无锡高架侧翻的发生,一些改变开始出现。
有司机直言,“现在不敢超载了”,原本超载时一次性运走六七卷的大型卷钢现在分成了一车只运一卷。随之而来的是无锡钢材短途运费暴涨。东方钢材城一位商户说,有物流公司涨价不只一倍,“以前是20块,现在40块都不止”。
10月12日,无锡新传媒网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包括无锡东、无锡西、无锡北、玉祁、南泉等在内的无锡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拒超称重检测系统设施”全部安装结束,并已具备使用条件。“今后无锡境内货车上高速前,先上‘拒超秤台’检测,载重合格才能通过卡口。
无锡高架桥坍塌后,全国多地严查货车超限超载
10月10日晚上,苏州连夜严查货车超限超载,24小时值守查处,发现超载车辆一律卸载。该市要求进一步加强“百吨王”车辆查处力度,加大对普通公路收费站超限车辆查处工作。
10月11日上午,在上海闵行区济阳路近外环高速路段,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会同属地交警部门,设卡对途经大货车展开突击检查。水泥搅拌车、货运卡车、施工机械拖车等被引导至路边的超限监测站,当场测试。
10月11日下午,芜湖排查桥梁隐患,严查超限超载。
11日下午,南京交通、交管组成的联合治超执法队在雨花经济开发区查处货车超载超限。面对道路上来往密集的各类货车,一套不停车检测系统目前正在试用。年底前,该市将设50处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
而在广州,预计明年年初将形成涵盖高速公路网、普通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三网合一”全市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网络。
据南海网消息,海南省联合治理货车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将采取措施全面排查超限超载车辆,确保桥梁和公路设施安全。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也将要求各设计单位对全省在建项目中有独柱墩设计的桥梁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
,各大媒体也开始深究无锡高架侧翻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新华社发表文章四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涉事车辆超载有多严重?为何超载车辆能上桥?独柱墩桥梁是否存在安全缺陷?涉事货车所属公司是一家什么企业?
有媒体也翻出之前的官方表态,要求超载入刑。报道称,2016年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就在应询时表示,建议将货车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入刑,提高违法成本。参照国外成功治理的经验和国内对酒驾治理的成效,建议要加快研究推进将货车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列入危险驾驶罪的范畴,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力,遏制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对超载超限更大的整治即将到来。只是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何解决?从业人员的无奈又有谁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