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今年毫无意外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成交额又破了纪录,由此带来的快递包裹数量也破纪录。电商平台的成交只是第一步,后续这些亿万级的包裹如何高效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上才是真正的挑战。
双十一期间媒体报道各大电商平台的战绩、购物过程中的奇闻趣事比比皆是,这和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积极的变化在于有不少媒体开始关注在这场购物狂欢节背景下快递员与快递卡车司机的处境。
新京报题为《纠正“以罚代管”,善待快递员迎考“双11”》的报道就是聚焦双十一下快递员的处境。无论是对“以罚代管”的分析以及呼吁保障快递员送件安全,都非常的切合实际。媒体的关注与宣传对相关从业者境况的改变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为快递行业的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在双十一前发出了重点提示,引导快递公司均衡业务量与快递员工作负荷,保障快递员的生命健康,不让快递员超负荷工作。
这种行政层面的关注是今年双十一物流层面的一大改变,有了相应的关注,后续立规立法也就有希望了。
各大快递公司作为这场战役的直接参与者,为了缓解快递卡车司机疲劳驾驶的风险,中通引进了1000多辆带有L2.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卡车;申通、百世以及圆通则是为快递员设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
这些具体的措施用以保障快递卡车司机与快递员的权益与身心健康,是一大积极的变化。
可以说快递行业从过去只关注做事,开始慢慢的转变到对员工的关怀。任何一个行业,做事最终都是落实到人身上,在一直强调物质收入与增长之后,人文关怀决定了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点想必快递公司与相关部门已经有所认识。
“事情要做好,人也要活得好”应该成为社会、企业以及管理部门的共识。
积极变化背后的隐忧
积极变化背后的隐忧,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媒体的关注也好、政府部门的提示也罢,亦或是快递公司的作为,相比各种围绕购物的新闻而言,对快递员以及卡车司机这些群体的关注仍旧属于小众。大多数人并不关注这场购物盛宴背后默默付出的人,笔者前文所期许的全社会的人文关怀,要成为社会共识,恐怕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另一方面,这些积极变化可以看作是对大促这种极端情况的应激反应。大促过后话题性一过只是一阵风,针对双十一的关注与措施还是一种短期行为,过后一切还是照旧。此类短期行为虽然聊胜于无,却也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
媒体不会一直关注快递员和卡车司机这些群体;政府部门口头的训诫也并没有落实成为法律法规,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口头的训诫能有多少效果,笔者持保留态度;快递公司应对大促,短期出台的应对措施过后则废,大多数时候相关从业者的权益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措施在哪里,这里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相比短时间的关注与应对,我想快递行业的从业者需要的是更长期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