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积极寻求新的竞争优势。除了采用先进技术外,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泉”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竞争力,调整企业库存制度、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一、深化物流配送改革
物流配送在现代商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商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物流是实体商品的流动过程,涉及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为了实现高效物流配送,企业需建立网上交易系统,根据消费者在线订单进行配送,确保商品准确、及时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这要求企业借助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运营,通过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实现“运输专营”。这不仅优化了库存结构和运输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显著降低了物流和生产成本。
二、理解零库存概念
库存是物流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过多的库存会占用社会劳动,减少流通利润。零库存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标志,旨在减少社会劳动的占用,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实现零库存并不意味着没有储备,而是指库存商品数量趋于零,同时减少库存设施、设备和库存劳动力的成本。在应对各种事故时,企业仍需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和成品。零库存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趋势,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现完全的“零库存”。
三、实现零库存的途径和方法
实现零库存是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零库存是物流配送的必然结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企业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实施合理的物流配送: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确保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2.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结构。
3.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库存风险。
4. 调整库存结构:通过集中库存、统一调配的方式,优化库存布局,降低库存成本。
实现零库存需要企业在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储备一些重要商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其他事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零库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强大的社会库存保障体系,保障企业内外供应流畅,保证实体生产平稳运行。当物流信息系统成熟完善时,实现零库存的目标便得以支撑。对此,我们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一、企业内部推行“看板供货”制度。利用固定格式的卡片,根据生产节奏在供求双方间传递供应信息,确保货物准时同步供应需求方。这种直观的供应方式确保了供应链的透明和高效。
二、实行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龙头企业负责完成产品装配和市场开发任务,其他配合企业承担零部件制造和供应任务。由于供应链的协同和高效运作,企业无需囤积大量库存,实现零库存状态。
三、借助商业仓库的专业存储能力。构建专业、高度社会化的物流集团,服务范围不仅覆盖集团内成员企业,也服务社会各界商业活动。用户可委托物流组织存储货物,从而无需大量库存甚至无需设立仓库,实现零库存和无库存生产。
四、货物配送采用“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配送企业集中用户需求,优化运输安排,提高运输效率。通过频繁的小批量配送,减少每个用户和批次的库存量,甚至直接将货物运至车间和生产线,实现零库存状态。
五、通过集中库存和加强调节功能保障配送服务。配送企业应适当集中库存,提高库存品种和数量,增强调整能力和服务功能。这样的优势能大大提高配送服务的可靠性,消除用户的库存担忧。
六、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方式。为了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配送企业灵活调整供应时间,以稳定且弹性的供应方式紧密连接供需双方,降低用户的库存压力,从而达到减少甚至取消库存的目标。
这些策略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实现零库存的有效途径,既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又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的水平。